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6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背景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到社区医院首诊,这就对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全科医生对于血脂异常的认知程度及处理策略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居民血脂异常的控制水平。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全科医生对调脂药物合理应用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分层抽样法从北京市城六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440例全科医生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医生的基本信息及血脂异常合理用药遴选题目,其中药物遴选题目包括9个条目,满分为7分。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31份(98.0%)。9个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条目总平均得分为(3.72±1.49)分。不同性别、最高学历所学专业、参加血脂异常相关培训次数、每天接诊人数、接诊患者中血脂异常比例的全科医生血脂异常合理用药的药物遴选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血脂异常相关培训次数、接诊患者中血脂异常比例是全科医生血脂异常合理用药的药物遴选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城区全科医生血脂异常合理用药知识得分较低,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血脂异常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全科医生的血脂异常合理用药能力,从而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更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分析胫骨假体在矢状面上的位置对牛津(Oxford)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的患者。依据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度(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 将患者分为PTS标准组(PTS≥3°且PTS<8°)及PTS异常组(PTS<3°或PTS≥8°)。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Knee Society Clinical Score,KSS-C)、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Functional Score,KSS-F)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并评估手术前后PTS变化值与术后KSS-C评分、KSS-F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72例患者(82膝),其中PTS标准组51例患者(58膝)、PTS异常组21例患者(24膝),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6个月。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KSS-C评分及KS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病例在膝关节活动范围、KSS-C评分及KSS-F评分上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病例在术后KSS-C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标准组(88.76±2.79)vs. PTS异常组(84.42±3.35),P<0.01],但在术后KSS-F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手术前后PTS的变化值与术后KSS-C评分(r=-0.034,95%CI:-0.247 ~ 0.186,P=0.759)、KSS-F评分(r=-0.014,95%CI:-0.238 ~ 0.198,P=0.901)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0.045,95%CI:-0.214 ~ 0.302,P=0.686)无相关性。结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采用3°~<8°的PTS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术中应避免胫骨假体PTS的过度增大或减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基于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评估硬质支气管镜与插管型喉罩通气模式在老年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老年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86例, 按通气模式将患者分为硬质支气管镜组(Y组, 44例)和插管型喉罩组(L组, 42例)。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通气管道置入时(T1)、内镜介入治疗进镜手术开始时(T2)、治疗结束退镜时(T3)、拔除通气管道时(T4)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 并计算动脉收缩压变异度(SPV)。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通气管道拔除时间、麻黄碱使用比例及总量、需手控辅助通气的次数、口腔咽喉部损伤发生率、操作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结果与T0时比较:L组患者T1~T4时SPV降低(均P<0.05);Y组患者T1、T2、T4时SBP、心率、MAP升高(均P<0.05), T3、T4时SPV降低(均P<0.05)。L组T3、T4时SPV低于Y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Y组比较:L组患者苏醒时间、通气管道拔除...  相似文献   
104.
数字疗法作为由高质量软件程序驱动、有效且安全的新兴干预手段,正逐渐应用于基层临床实践。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心理治疗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经典方法,也是诸多数字疗法产品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传统CBT干预技术的实施通常存在治疗场所及专业人员不足的局限,无法普及到更广泛的目标人群。借助数字疗法,将CBT技术融入相应设计模块,可突破上述局限。目前CBT-数字疗法产品在基层慢性病防治领域主要应用在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及以人为中心的照顾方面,其在常见慢性病健康监测及预防、疾病治疗和优化药物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尚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作为引领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高效推进、满足主动健康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CBT-数字疗法获得了政策环境大力的支持、新兴科技的全面赋能以及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愿的带动,迎来了关键发展机遇。同时,CBT-数字疗法未来还存在一些亟待突破和完善的关键点。今后需注重符合监管需要的临床数据的积累,基于患者慢性病数据、利用算法技术,进一步精准定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拓宽CBT-数字疗法慢性病管理适应证。同时,需进一步完善数字疗法相关监管法规,制定与数字疗法产品相适应的审批制度,并完善CBT-数字疗...  相似文献   
105.
毒理学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重点讨论基因引入技术在毒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外源性化学物危险度评价的新进展;对21世纪毒理学的发展趋势作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106.
黄兴兰  吴浩  陈斌  张正 《华西医学》2000,15(1):100-101
目的:探讨雌三醇(F3)及三苯氧胺(TAM)对人结肠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E3及TAM作用后,人结肠癌细胞内[Ca^2+]i水平的变化。结果:①E3使细胞内[Ca^2+]i水平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27.88nM),与静息状态细胞内[Ca^2+]i水平(94.40n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AM使细胞内[Ca^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疫苗接种针次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2月26至31日对北京市16个区所有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的18岁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定额抽样法进行抽样, 并开展调查。采用统一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或抗原检测情况等。根据疫苗接种针次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 即未接种组、接种1针组、接种2针组、接种3针组和接种4针组, 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7 d为结局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疫苗接种针次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或抗原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0 506例, 年龄(43.3±13.7)岁, 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为7(6, 9)d, 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发生率随着疫苗接种针次增加而降低, 未接种疫苗及接种1、2、3、4针感染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9.4%(276/465)及51.5%(67/130)、50.6%(355/701)、46.1%(3 4...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手术室护士多重耐药菌防控知信行现状,针对性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专项培训,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1日至2022月1月27日上海市多家医疗机构在岗手术室护士12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发布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结合医护人员职业特点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知信行调查。结果 129名手术室护士平均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总分为(27.76±1.857)分;平均多重耐药菌防控态度总分为(46.36±8.977)分,平均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总分为(161.94±16.965)分。不同性别、护龄的手术室护士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手术室护士多重耐药菌防控知信行能力尚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胫骨侧徒手截骨相较于传统髓外定位架截骨的准确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初次TKA患者76例(96膝),其中胫骨侧徒手截骨组40例(54膝)、胫骨侧髓外定位组36例(42膝),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手术前后分别拍摄下肢站立位膝关节前后位X线片,对X线片进行术前胫骨角(anatomical tibial angle,AT)、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plateau slope angle,PSA)及术后冠状位胫骨假体角(tibia component angle,TCA)和PSA的测量,同时记录手术开始时刻、手术时长(min)、为术者当日第几台手术等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患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术前AT、术后TCA、术前PSA、术后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侧徒手截骨组和髓外定位组术后90-TCA≥3°分别有17膝(31.5%)和13膝(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两组患者术后TCA与其年龄、性别、BMI、手术侧别、手术开始时刻、手术时长(min)、手术为术者当日第几台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根据术前90-TCA范围分别将两组患者在各自组内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0°≤90-AT<3°、3°≤90-AT<5°、5°≤90-AT<8°、90-AT≥8°),4个亚组术后90-TCA在徒手截骨组和髓外定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数据变化趋势提示,徒手截骨组患者随术前90-AT增大,术后90-TCA逐渐趋于±3°以内;而髓外定位组患者随术前90-AT增大,术后90-TCA ≥3°的比率明显升高;当术前90-AT≥8°时,徒手截骨组对于下肢力线矫正要优于髓外定位截骨组(90-TCA在±3°以内的比率分别为71.4%及42.9%)。结论:TKA时胫骨侧徒手截骨法与传统髓外定位法对冠状位的评估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且其与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侧别、术者疲劳程度均无相关性。术前已存在严重的膝关节畸形(90-AT≥8°)者,徒手截骨对于下肢力线矫正要优于传统的髓外定位架截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