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改良肩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肩胛骨骨折手术的改良后入路,分析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发现和结果。方法 11例肩胛骨骨折接受改良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5例肩胛盂骨折,3例肩胛颈骨折,2例肩胛体骨折,1例肩胛颈、盂和体部复杂型骨折。术后随访5~6 8个月,平均2 3.9个月。按Constant和Murley提出的评分方法评价患肩功能。结果 7例优,2例良,2例可。7例无肩部疼痛,7例肩部外展和屈曲>130°,外展肌力4 ~5级;6例恢复伤前工作,2例主妇能够完成家务。本组病例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改良肩后入路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其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成功防止肩胛骨骨折并发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2.
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34例复位成功(87%)。其中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5例未成功者和3例陈旧性脱位,先行后路切开复位,再一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迟发性不稳和后凸畸形,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获良好的生物学稳定。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63例,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21~73岁(48.8±12.2岁)。脱位节段:C3/4 4例,C4/5 9例,C5/6 26例,C6/7 22例,C7/T1 2例;单侧脱位22例,双侧脱位41例。合并创伤性椎间盘突出18例,椎体骨折20例,关节突骨折14例。伤后ASIA分级:A级17例,B级3例,C级3例,D级23例,E级17例。从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为3~64d(9.5±8.5d)。复位成功后,椎间置入装满自体骨的cage并用前路钢板椎体钉固定。术后随访9~24个月(15.7±5.1个月)。分析其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院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A分级)、融合率等指标。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直接复位成功52例(82.5%),其中包括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脱位30例;合并椎体骨折15例,关节突骨折7例;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在2周以内46例、2~4周6例;手术时间为76.2±21.9min,术中出血量为66.3±37.0ml。复位失败的11例患者辅以前路小关节突切除术,最终均成功复位。末次随访时,经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复位成功的52例患者中,20例(38.5%)的ASIA分级至少升高1级(3例术前A级患者末次随访时升至B级2例、C级1例,3例由术前C级升至D级,14例由术前D级升至E级),其余32例的ASIA分级保持不变(包括9例A级,2例B级,7例D级及14例E级);融合率为100%,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复位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成功率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4.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同伟  周跃  王建  张峡  张年春  李长青  潘勇  张正丰 《重庆医学》2008,37(10):1041-1042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脑脊液漏(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的处理及预防。方法自1998年5月~2006年7月本科共收治57例脑脊液漏患者,其中5例发生在颈椎前路手术,6例发生于胸腰椎前路手术,46例发生于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年龄27~63岁,平均45岁,其中男35例,女22例。结果脑脊液漏持续时间2~21d,平均3.5d。其中56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采用体位治疗、拔除引流、加压包扎)痊愈,1例患者在拔除引流管后21d脑脊液漏仍未停止,采用硬脊膜修复术后痊愈,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感染。结论体位治疗、拔除引流、加压包扎是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心肌营养素-1基因转移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红核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颈3脊髓外侧索横切(C3Hx)模型,损伤区植入明胶海绵饱和的不同成分治疗及对照溶液。分为AdCMV-CT1组、空白对照组、AdCMV-eGFP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荧光金(FG)于C2注射,1,4,8周脑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红核神经元记数观察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结果:在损伤后1~4周,标记红核神经元数几乎无变化。损伤后8周,损伤组、Adv-eGFP组、Adv-CT1组标记神经元分别减少31%,32%,19%。Adv-CT1组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表明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存在迟发性损伤。Adv-CT1在脊髓中长期表达,明显支持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结论:腺病毒介导心肌营养素-1基因转移长时间支持红核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96.
颈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方法:随访40例颈体融合术后患者,颈部和神经系统体检,行X线及MRI检查,观察椎体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时间和程度。结果:颈椎体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86%,约1-11年发生退变,平均9年,严重者发生椎间盘突出不全瘫。结论:颈椎体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容易发生,故对术后患者的指导和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7月采用后正中切口、后路经椎弓根行椎体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AO分类C型损伤)患者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3~54岁.全部患者伤椎累及T_(11)~L_2.AO分类:C1型压缩骨折伴旋转侧方移位3例,C2型牵张性损伤伴旋转脱位5例,C3型旋转剪切骨折脱位1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4例,D级1例.术后随访骨折脱位复位、植骨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患者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8 h,平均4.4 h.术中出血1 200~3 500 ml,平均1 800 ml.术后X线片示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植骨位置良好.3例Frankel A级无恢复,1例B级患者恢复到C级,4例C级患者有3例恢复到D级.随访9例患者植骨而见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或植骨材料松动、移位或断裂.结论 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对减压、复位、融合和固定的要求很高,后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从单一入路同时完成上述治疗.  相似文献   
98.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界面间螺钉固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植骨,皮质骨螺钉与松质骨螺钉界面间固定的稳定性,并报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自行设计物制作松质骨螺钉在新鲜颈椎标本间盘切除及椎体部分切除的Smith-Robinson法和Bailey法植骨模型中,应用WD-10E万能电子试验机测试有无界面钉固定的拔出载荷。临床应用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平均43.4岁。颈椎骨折脱位13例均为不稳定型。  相似文献   
99.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9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5例椎间孔内型采用常规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切除部分椎板、椎弓峡部和小关节。2例椎间孔内型采用经关节突入路,使用X-tube工作通道,切除大部分关节突。9例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部分切断横突间韧带。所有手术均需找到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切除突出椎间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平均住院日13·8d,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出血68ml。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切口和组织损伤轻的优点,能够充分直接探查松解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核心结合因子a1(core binding factor a1,Cbfa1)基因转移对原代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方法胰酶消化法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AdEasy1/Cbfa1感染原代培养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取不同时间点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钙钴法染色检测ALP的表达。结果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在AdEasy1/Cbfa1感染后出现ALP表达,在12 d时表达最高。结论AdEasy1/Cbfa1感染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促进ALP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