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5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史杏丹  吴瑾 《现代肿瘤医学》2020,(24):4375-4378
miRNA即微小RNA,是指一类自身具有典型茎环结构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其无法编码蛋白质,但却被证实是基因表达调节机制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在细胞的完整生长周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miRNA约半数都位于癌基因所在的区域,且不同mi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性较大,表明miRNA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明确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确定与之相对应的miRNA靶向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相关性miRNA及其靶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阐述几种不同类型miRNA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恶性黑色素瘤的miRNA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口服敌敌畏致呕吐、意识障碍3 h”来院急诊。既往否认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史。患者入院前3 h口服敌敌畏(量约200 ml)后出现恶心呕吐、口吐白沫、肌颤、全身大汗、意识障碍。急诊查体:意识呈深昏迷,叹息样呼吸(R)6次/min,心率(P)81次/min,血压(BP) 80/56 mmHg,全身黏膜皮肤湿冷,呼气可闻及明显大蒜味,双瞳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球结膜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全腹稍膨隆,软,肝脾未扪及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63.
王茜  吴瑾  王天娇 《现代肿瘤医学》2022,(13):2479-2483
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状态在包括前列腺癌(PC)在内的癌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是近年来研究比较透彻的免疫检查点分子。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主要针对CTLA-4和PD-1/PD-L1通路)来增强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理论基础和前列腺癌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64.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及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常见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及纸片法测定了197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的研究。结果197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为:伊米配能-西司他丁98%,丁胺卡那霉素90%,头孢他啶89%,头孢哌酮-舒巴坦88%,头孢哌酮86%,妥布霉素81%,其余均<80%。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大肠杆菌为54%;绿脓杆菌为42%,克雷白菌属为29%,其余细菌均<20%。此外,还发现4株菌产生了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酶。结论伊米配能-西司他丁、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抗菌活性最强,覆盖率最广。产酶株主要分布在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其敏感性明显低于非产酶株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和血清中MG7和胃蛋白酶(PG)的表达,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及对胃癌前病变癌变风险预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5例中正常胃黏膜12例,浅表性胃炎21例,胃黏膜糜烂溃疡24例,萎缩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31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胃黏膜标本中MG7和PGC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MG7、PGA和PGC的含量.结果 1.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或胃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MG7表达率依次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MG7含量亦有升高趋势(P<0.01),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346,P=0.001).2.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或胃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PGC表达率依次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MG7含量逐渐升高,PGA含量依次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GA/PGC比值依次下降,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GA/PGC的比值随着其病变组织中PGC表达的降低而明显下降(P<0.05),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287,P=0.001).结论 1.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与MG7表达呈正相关而与PGC表达呈负相关,有望将MG7、PGC作为胃癌前病变随访、进行癌变风险预测以及早期癌诊断的预警标志物.2.血清中MG7与组织中MG7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血清中PGA/PGC与组织中PGC表达亦有良好的相关性,以血清为标本代替组织检测具有取材方便、依从性好等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吴瑾  周莉华  蒋晓东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039-1040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P方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时予GP方案化疗(G:吉西他滨1000mg/m^2,第l,8天;P:顺铂30mg/m^2,第1-3天,每28天1个周期)。结果肺原发灶总有效率为85%;纵隔转移淋巴结总有效率为91.9%,急性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轻中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均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与G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7.
叶枫  吴瑾  余燕子 《医学临床研究》2016,(10):1955-1957
[目的]分析宫腔镜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3150例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单因素筛选与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宫腔镜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例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02%(32/3150),感染类型主要为子宫肌炎(37.50%)、盆腔炎(28.12%),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真菌为主,分别占60.98%、31.71%和7.32%.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宫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炎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等级、合并慢性疾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炎症、手术时间越长、手术等级越高(Ⅳ级)、合并慢性疾病是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合并炎症、手术时间越长、手术等级越高、合并慢性疾病可增加宫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效果.方法 74例研究对象通过抽签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 (35例),试验组给予ALA-PDT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予红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ALA-PDT和红光均每周1次,胶原贴敷料每晚1次,持续4周,记录各组数 据和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并进行疗效评价,在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末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7.2%和60.0%,两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χ2=7.141,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1%和28.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1,P<0.05).结论 ALA-PDT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 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9.
 【摘要】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植入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及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裸鼠建立肺腺癌A549移植瘤模型,待平均瘤体积达到(300±50)mm3时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 :不做任何处理;单纯放射治疗组 :第1天予单次外照射,6 MV-X线,10 Gy;125I粒子植入组 :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I粒子;放疗加125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第1天在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I粒子的同时予单次外照射,6MV-X线,10 Gy。治疗后共观察15 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量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HIF-1α的表达。结果 治疗第8天起,瘤体积联合治疗组(209±21)mm3与对照组(322±30)mm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00)。第15天后,单纯放射治疗组、125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依次为45.9 %、44.4 %、69.4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3,P=0.000),联合治疗组与125I粒子植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8,P=0.000),单纯放射治疗组和125I粒子植入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596)。联合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HIF-1α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2)。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能显著抑制转染人类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肿瘤的生长,但未抑制肿瘤细胞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食管癌^99mTc~HL91乏氧显像以及与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50例食管癌患者行SPECT^99mTc—HL91乏氧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勾画各时相肿瘤(T)和相应正常食管部位(N)放射性计数比值,即T/N值,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表达水平。结果:50例病灶对^99mTc—HL91的摄取均高于相应正常组织,^99mTc—HL91摄取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无相关关系(P〉0.05);注射^99mTc—HL914小时后SPECT显像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T/N值为2.04±0.38,胸中段食管癌T/N值为2.16±0.32,胸下段食管癌T/N值为2.18±0.41,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的T/N值为1.36—4.43(中位值2.4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表达HIF—1α的细胞数为23.1%-76.9%(中位数52.9%),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对乏氧显像剂^99mTc—HL91有显著摄取,摄取值与肿瘤病理分级及病变部位无相关性,但与HIF-1α的表达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