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目的:探讨预先应用17β雌二醇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8在锦州医学院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18只,仅暴露不损伤神经;手术对照组18只,制作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17β雌二醇处理组18只,损伤前1周给予17β雌二醇(1mg/kg)腹腔注射,1次/d。余二组在手术前1周仅腹腔注射同体积的蓖麻油,1次/d。①于术后2,4,7,14,21,28d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38.3(实验侧足印长度-正常侧足印长度)/正常侧足印长度+109.5(实验侧足印宽度-正常侧足印宽度)/正常侧足印宽度+13.3(实验侧足趾宽度-正常侧足趾宽度)/正常侧足趾宽度-8.8。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以0为正常值。-100为神经完全离断指标。②术后7,14,28d各组取损伤近段坐骨神经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醋酸铀和枸橼酸铅染色电镜下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计算横断面单位面积的平均神经纤维个数和直径、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③术后7,14,21,28d各组大鼠取损伤近段坐骨神经进行S-100蛋白检测。结果:纳入动物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假手术组术后2,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分别为-6.42和-5.7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处理组术后4,7,14,21d坐骨神经功能开始恢复,17β雌二醇处理组在术后21,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分别为-16.73和-16.14,而手术对照组在术后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为-16.32,可见17β雌二醇处理组大鼠功能恢复比手术对照组早1周左右。②光镜下观察术后14d17β雌二醇处理组损伤近段坐骨神经新生纤维较多,轴突直径较大且形状规则,纤维密度大、髓鞘较厚,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术后28d手术对照组与17β雌二醇处理组变化基本一致,接近假手术组。③术后14d17β雌二醇处理组损伤近段坐骨神经电镜观察见大量新生神经纤维密集,许旺细胞包绕,轴突大小接近、形态均一,鞘内细胞器较多且清晰,明显优于手术对照组。术后28d手术对照组、17β雌二醇处理组新生神经纤维均基本成熟,差异不明显,已接近假手术组。④在周围神经损伤中S-100仅表达于许旺细胞中。术后14d 17β雌二醇处理组阳性显色深且范围宽,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21,28d手术对照组与17β雌二醇处理组又无明显差异。结论:17β雌二醇能加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以及神经纤维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经上颌窦入路行海绵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结合经上颌窦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5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了相关的解剖观测。结果经上颌窦入路手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有:眶下孔、眶下神经、上颌神经血管、颈内动脉、第Ⅲ、Ⅳ、Ⅴ1、Ⅵ颅神经。结论了解这些解剖学参数,可指导经上颌窦入路海绵窦手术,避免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在颈动脉管内口(破裂孔)处,有可能控制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63.
小脑桥脑角区肿瘤常见于听神经瘤,脑膜瘤和胆酯瘤。临床均表现为小脑桥脑角综合征。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胆酯瘤为囊性病变,而听神经瘤与脑膜瘤皆为良性实质性病变。临床上术前鉴别诊断有时困难。下面将5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脑创伤后早期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为临床上脑创伤的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4只,仅开骨窗,不致伤;对照组24只,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模型;处理组24只,伤后立即应用黄芪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在伤后4h、24h及48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检测线粒体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以及在伤后24h于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在伤后24h、48h脑含水量及MDA含量降低、线粒体ATP酶及SOD活力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内线粒体、核仁、核膜、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等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而处理组变化较轻。结论黄芪对大鼠脑创伤早期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抗氧化、抗自由基来抑制创伤后继发性损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6.
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通常应用弹簧圈和支架。弹簧圈的发展经历了解脱方式的变迁和制作材料的更新。传统的铂金弹簧圈置入动脉瘤后,腔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形成血栓填塞动脉瘤。铂金为生物惰性金属,存在致血栓作用弱、瘤腔填塞不够致密、瘤颈部内皮细胞不易黏附覆盖及填塞后动脉瘤腔可以再通等问题,因而难以有效防治动脉瘤填塞后复发或再出血的可能。支架适用于颅内狭窄血管的扩张成形或辅助动脉瘤填塞。支架置入可引起脑血管腔内局部急性或亚急性的血栓形成,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及在内膜中增殖,这将造成管腔再狭窄,导致治疗失败。生物…  相似文献   
67.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参考Ram—berg和Borgens法建立大鼠半横断型脊髓损伤模型,45只Sprague—Dawley大鼠均接受T10节段的脊髓损伤,然后被随机分为三七总皂甙、甲基强的松龙和空白对照组,所有大鼠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第1、3、7、14和21天接受斜板试验和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第22天将所有实验大鼠处死后取出脊髓损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45只实验鼠中符合设计要求的共40只,其中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组13只,空白对照组14只,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组13只。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的BBB评分及斜板测定均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三七总皂甙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可见神经元核周体和神经纤维修复再生。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性。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区的组织结构并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Actovegin,Ac)预处理对于大鼠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创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大鼠伤前腹腔注射Ac或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7天后制造大鼠脑创伤模型。伤后4小时每组各取10只大鼠采血,测定糖及乳酸含量。采血后将大鼠迅速断头,于伤侧大脑病灶周围取一块脑组织,测糖、乳酸、ATP、ADP及AMP含量并计算能荷(EC)。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组血糖含量明显升高,脑糖降低,血及脑中乳酸含量升高,脑组织ATP、ADP、AMP含量及EC下降。而Ac逆转上述变化,且高剂量作用更加明显。结论AC对大鼠脑创伤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其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能量代谢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9.
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TN患者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因神经血管压迫所致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就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资料中,神经血管压迫、接触者112例,占93.33%,该120例患者均行手术。证实血管压迫或接触117例,故与手术结果对照,MRI诊断三叉神经痛敏感性95.7%。结论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对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3年我院外伤死亡病例,其中11例CT示弥漫性脑肿胀,无颅内血肿及脑挫伤,而于入院后短期内死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9例为车祸伤,2例为其它伤,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为25岁~43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0分钟~18小时。伤后均有原发性昏迷,有中间清醒期4例。原发昏迷最短者仅4~5分钟,以后很快再昏迷。入院时病人均无明显原发脑干伤表现,但双侧Babinski征阳性4例。病人均无耳鼻流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