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1.
糖尿病是肺结核易患因素之一[1],本文收集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原发后肺结核85例,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85例原发后肺结核中,18例患糖尿病,男11例,女7例,年龄44~74岁,67例非糖尿病患者此前无其他病史,男32例,...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CT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估计目前美国每年有超过6.2亿CT扫描,其中儿童CT扫描至少400万。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X线可产生电离辐射,损害DNA,有潜在的致癌风险;据估计在美国的偶然事件致癌中,接近2%是由于CT的使用所造成。因而,降低CT辐射剂量及优化CT个体化扫描,是现代影像医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具有上下两层空间对等的探测器结构,使高、低能2套数据在原始数据域空间即被解析,可用于重建反映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不同组成的能谱图像,并可合并重建完全等同于普通CT所具有的常规多能图像。SDCT的能谱数据具有同时、同源、同向特征,提升了其在心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SDCT在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双低”成像、显示斑块及支架以及心肌灌注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学和影像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本门课程教学中,我们开展了标准化病人与案例联合教学模式研究。该模式以电子技术为载体,尽可能向学生展示临床实践过程,以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和问卷调查显示,该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欢迎,有助于医学本科生达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了解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报道1例我院诊治的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以精神行为异常亚急性起病。多次行脑脊液和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全套、副肿瘤综合征全套检测,均为阴性。发病3个月后颅脑MRI方出现病灶,表现双侧多发、大面积T2和FLAIR异常信号。病程较长,预后差。结论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病程长,预后差,且无法通过临床特征将其与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256层CT前置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门控检查方法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256层CT前置门控冠状动脉扫描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回顾分析177例冠状动脉256层CTA检查患者,其中前置门控86例,回顾门控91例.将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分为9个节段评价,采用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3分为可评价节段.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组可评价节段的百分比、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及图像噪声.结果 前置门控组86例中98.8%节段(765/774)为可评价节段.回顾门控组91例中99.6%节段(816/819)可评价.2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1).心率<75次/min时,前置门控与回顾门控组的可评价节段分别为99.8%(647/648),99.7%(718/720),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P>0.05).≥75次/min时,2组的可评价节段分别为93.6%(118/126)和99.0%(98/99).2组的可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5).前置门控组及回顾门控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4±0.5)和(10.3±1.5)mSv(t=33.4,P<0.00),前置门控扫描的剂量明显小于回顾门控扫描,下降幅度达60.0%.结论 256层CT前置门控冠状动脉扫描方法较回顾门控方法剂量显著降低,两种扫描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均较好.在低心率组图像质量两种方法相近,而高心率组前置门控较回顾门控法有差距.  相似文献   
17.
18.
19.
MSCT、超声心动图与MRI评价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对照标准,应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MSCT和MRI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MS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同组病例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的左心功能指标,探讨两种方法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32例(均自愿参加),均行心脏MSCT、MRI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MSCT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相关性高(r值=0.78~0.92);超声心动图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DV和SV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63和0.69);ESV和EF值相关性中等或低(r值分别为0.41和0.34)。EDV、ESV均值:MSCT>MRI>超声心动图;SV均值:MSCT>MRI和超声心动图;EF均值:超声心动图>MRI>MSCT。结论MS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MSCT用于定量评价左心功能较超声心动图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动脉导管未闭的MRI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MRI在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CAG)证实的各种先心病325例,其中PDA65例。所有病例均行0.3TMRI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检查。结果MRI诊断PD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9.2%,对PDA形态分型诊断正确率为90.3%。结论MRI对PD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在青少年或成人的PDA及PDA合并室间隔缺损或艾森门格综合征的诊断中,MRI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T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