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医药卫生   20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目的 进一步探讨抗重组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rSjCTPI)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 建立以纯化的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多克隆抗体(IgG)为捕捉系统,以酶标抗rSjCTPI为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M-ELISA)法,分别对同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12个月的血吸虫病人进行检测,并与常规检测抗体的SEA-ELISA法比较。结果 P-M-ELISA法对治疗前血吸虫病人检测阳性率为96.6%,而检测抗体的SEA-ELISA为98.3%,P-M-ELISA法对治愈后2、4、6、12个月血清循环抗原检测阴转率分别为15.3%、37.3%、52.0%、83.3%,而检测抗体的SEA-ELISA法分别为3.4%、6.8%、12.0%、16.7%。结论 表明该法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又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探索2007–2017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时空分布特征,为棘球蚴病防控策略制定和重点区域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绘制2007–2017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空间分布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结果 2007–2017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逐年下降,新发病例检出率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和北部,检出率较低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2010–2016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19、0.22、0.17、0.44、0.48、0.31和0.16,Z值均> 1.96,P值均< 0.05,提示此期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呈聚集分布。局部Moran’s I分析显示,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高?高”聚集区域和“低?低”聚集区域均呈一定聚集趋势。结论 2007–2017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逐年下降,且呈一定的空间聚集性分布,应继续加强石渠、色达、德格、甘孜县和白玉县等重点地区的棘球蚴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43.
免疫刺激序列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序列在日本血吸虫Mr 23 000膜蛋白 (SjC23)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将SjC23基因片段克隆到增加了免疫刺激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CpG中,构建pcDNA3.1-SjC23/CpG。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① pcDNA3.1对照组 ;②pcDNA3.1-SjC23组 ;③ pcDNA3.1-CpG组 ;④ pcDNA3.1-SjC23/CpG组。每鼠经两侧股四头肌注射质粒DNA共100 μg ,隔 2周加强免疫 1次 ,共 3次。末次免疫后 4周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5条 /鼠 ,45d后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和感染前 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 ,检测IgG及IgG1、IgG2a。末次免疫后 3周取小鼠脾细胞 ,检测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 2 (IL-2 )、白细胞介素 4(IL-4)和γ干扰素 (IFN-γ)。用51Cr释放法检测经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②组和④组减虫率分别为 2 8.1%和 3 5.1% ,减卵率分别为 2 1.6%和 2 6.5 %。④组减虫率显著高于②组 (P <0.0 5 )。这两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 ,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10.1和 12.2。脾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的IL-2水平 ,②组较①组、④组较③组均有升高。②组脾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9.7%, ④组为40.0%。 结论 疫苗载体中增加免疫刺激序列,可提高SjC23 DNA 疫苗在BALB/c小鼠中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4.
目的制备和表征F3修饰紫杉醇脂质体,并进行细胞学和体内抗肿瘤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人肺腺癌细胞A549进行摄取评价;小鼠肝癌细胞H22荷瘤小鼠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 F3修饰脂质体粒径为90 nm;该修饰后脂质体被细胞摄取能力明显增强,进而提高了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给药16天后,F3-Lipo组瘤体增长仅为11倍,相比于生理盐水组26倍,Taxol 18倍,未修饰脂质体14倍,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结论 F3穿膜肽可以明显提高载体入胞能力,进而改善药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比较纳美芬与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洛酮组和纳美芬组,每组9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纳洛酮组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纳美芬组患者给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成本-效果分析两组患者经济学效益,包括成本-效果比(C/E)和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结果 (1)纳美芬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纳洛酮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pH值、PaO_2、PaCO_2及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纳美芬组患者pH值、PaO_2、SaO_2高于纳洛酮组,PaCO_2低于纳洛酮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4)纳美芬组患者纳洛酮/纳美芬费用、直接治疗成本多于纳洛酮组,床位费少于纳洛酮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药品费用、治疗费用、护理费用及检查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纳洛酮组患者C/E为24.27,纳美芬组为25.13;以纳洛酮组为对照,纳美芬组患者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需增加成本30.20元。按直接治疗成本上下浮动10%进行一维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以纳洛酮组为对照,纳美芬组患者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分别需增加成本27.18元和33.22元。结论纳美芬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二者用药安全性均较高,但纳洛酮较纳美芬更具有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946.
快速微量Dot—IGSS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中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点于微孔滤膜上,以快速微量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Rapid microvolume Dot-IGSS,Rm Dot-IGSS)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并与Dot-IGSS相比较,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69份,两法阳性率均为100%。检测正常人血清50份,两法阴性率均为100%。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10份,两法均未出现交叉反应。检测肺吸虫病人血清10份,Rm Dot-IGSS未出现交叉反应,Dot-IGSS有1例出现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47.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脑出血、肺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7岁。因“发热伴头痛、腰痛 1 周、少尿 3 d”于2004年2 月 5 日入院,入院时尿量 200~300 ml/24 h。体检:体温38.2℃,脉搏 88 次/min,血压 90/60 mm Hg(1mm Hg=0.133 kPa)。双腋下可见散在瘀点,眼睑、球结膜水肿,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8×109/L,红细胞 4. 74×1012/L,血红蛋白 115g/L,血小板49×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 0.30,尿蛋白(++++);抗 HA IgM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肾功能:尿素氮 9.8 mmol/L,肌酐 278μmol/L;凝血酶原时间 18. 4 s,凝血酶原活动度 47. 9%,国际标准化比值1.…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首发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HCMV阴性组(59例)、HCMV阳性组(4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HCMV抗体阴性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HCMV抗体、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3组IMT、脂联素、IL-6水平。结果HCMV阳性组患者的IMT与其他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脂联素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P<0.01);IL-6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与IL-6呈负相关(r=-0.455,P<0.001);IMT与IL-6呈正相关(r=0.339,P<0.001)。结论HCMV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IL-6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诱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267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35例(常规组)和PCT指导治疗组132例(PCT组).常规组由经治医师按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PCT组按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住院病死率、1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发生次数及住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及1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发生次数及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CT组的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及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0 882(3808~16 651)元、6934(2390~10 660)元、76.5%]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13 637(4650~19 730)元、8589(3144~12 117)元、87.4%](均为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老年AECOPD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50.
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生存率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邓丹琪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2):807-810
近年,随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认识的深入,早期诊断手段的增多和治疗水平的提高,SLE的生存率已有很大改善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对SLE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表明:感染、脏器损害、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妊娠、心理、性别、年龄、种族、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等都对SLE的生存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