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临床表现上差异较大 ,有时缺乏特异性表现而被漏诊或误诊 ,我们将近 5年来新生儿肺炎 80例胸部X线表现与相应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均来源于近 5年住院病人 ,临床共 12 6例 ,有 80例拍  相似文献   
72.
患者曲××,男,24岁。外院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_2型,用vp方案化疗3个月后未缓解于1990年4月6日转来我科。入院后骨髓检查和前述吻合,原幼淋巴细胞占64.5%。化疗采用1989年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骨髓间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与bcl-2基因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及其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zx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cl-2组、BMSC组和BMSC+bcl=2组,每组10只;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3 d和14 d亚组,每组5只.BMSC用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实验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脑内BMSC分布及数量、bFGF和Bcl-2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细胞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结果 BMSC+bcl-2组再灌注后3 d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14 d评分显著低于其余3组(P均<0.05).BMSC+bcl-2组和BMSC组梗死半球侧可见大量BrdU阳性BMSC细胞,BMSC+bcl-2组再灌注后3 d、14 d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BMSC组(P均<0.05).BMSC+bcl-2组再灌注后3 d、14 d梗死侧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P均<0.05).BMSC+bcl-2组bFGF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其余3组显著增加(P均<0.05).BMSC+bcl-2组各时间点脑内凋亡细胞数量均较其余3组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 BMSC与bcl-2基因均有治疗脑缺血作用,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显著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可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提高bFGF表达,其机制可能是bcl-2基因在脑内抗凋亡的同时,也抑制了BMSC凋亡.  相似文献   
74.
笔者在救治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时,为了清除毒物,在充分洗胃的基础上配合生大黄粉灌胃导泻,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危险性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87.8-2000.8收治的2941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生胎盘早剥200例。结果 200例中,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者70例,围产儿死亡率28%,剖宫产率43.5%。结论 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及正确处理可降低孕婴危险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不同pH值的缓冲液对硼砂甲苯胺蓝染色的影响。方法将血涂片分为两组,第1组用硼砂甲苯胺蓝染色10min,第2组采用瑞氏染色10min,为对照组,每组由9张血涂片组成,每张血涂片染色时采用不同pH值的缓冲液,观察染色效果。结果第1组与单纯用硼砂甲苯胺蓝染色相比,血涂片加用缓冲液后再用硼砂甲苯胺蓝染色效果更好,细胞结构清晰,随缓冲液pH值增高,细胞胞质与细胞核着色逐渐加深,当pH值大于9时,核浆对比不再清晰。pH值为4~11之间,淋巴细胞核仁均清晰可见,pH越低核仁越清晰。第1组成熟淋巴细胞核仁立体感强,第2组成熟淋巴细胞核仁不清晰,无法与异染色质相鉴别。结论硼砂甲苯胺蓝染色效果与缓冲液的pH值密切相关,硼砂甲苯胺蓝染色可使部分成熟淋巴细胞核仁显色。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敏感指标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的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的相关变化.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7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采用底物速率法检测尿系列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乳糖苷酶(GAL)、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COPD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和尿系列酶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而常规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NAG和ALP与FEV.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显著升高,提示COPD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血清Cystatin C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是临测COP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bcl-2基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Wistar大鼠40只,采用Longa改良栓线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随机分4组:对照组、bcl-2组、GDNF组、bcl-2+GDNF组,于再灌注3 h后经侧脑室注射GDNF 10μl、经颈动脉注射pLXSN-bcl-2质粒10μg,MCAO后3d(n=5),14 d(n=5),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蛋白和GDNF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bcl-2+GDNF组bcl-2蛋白表达与GDNF表达水平均较其他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bcl-2组、GDNF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内细胞凋亡GDNF+bcl-2组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bcl-2组、GDNF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bcl-2基因和GDNF可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bcl-2与GDNF蛋白表达,增强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的保护能力,加速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bcl-2基因与GDNF协同作用,促使神经细胞在脑内的凋亡进一步减少,从而避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79.
由华大基因生命伦理和生物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科学道德与伦理委员会、《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共同协办的“首届组学与生命伦理研讨会”于2014年6月29 ~ 30日在深圳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与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下肢骨折手术患儿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5)实施氯胺酮麻醉,观察组下肢骨折手术患儿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2组效果;躁动和恶心呕吐等情况出现率;干预前后患儿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麻醉完成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效果和对照组均是100%,P>0.05;观察组躁动和恶心呕吐等情况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完成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加速起效,延长维持时间和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更好维持患儿术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