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31.
Web Services在人才安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人才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人才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模型;在人才安全决策支持系统中应用WebServices技术,建立与模型管理系统、数据库(知识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相关联的具有自学习功能的分析系统(AS);通过分析系统对各种模型算法的计算、仿真、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根据产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求解过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以采取有效的人才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32.
人参作为我国知名的中草药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等功效,在医药、食品及保健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人参的种植过程中,由于较长的生长年限以及不科学的使用农药,农药逐渐富集在人参中,成为人参主要的外源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参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欧盟等国家相继制定出更为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农药残留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参食用安全和制约其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人参农药残留类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简要介绍了人参农药残留的种类、危害及监管现状,重点从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去除技术两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参农药残留研究进展,旨在为人参产业的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33.
选取(30±2) 月龄云岭去势公牛6头,屠宰后经7d低温(0~5 ℃)排酸,精细分割后各取500 g西冷和针扒2 个部位原料肉进行肉质分析。采用腌制、烤干工艺将原料肉加工成牛干巴,测定原料肉和牛干巴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失水率、蒸煮损失率、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剪切力、肉色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西冷和针扒2 个部位原料肉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剪切力和黄度值(b*)差异显著(P<0.05),水分含量、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和亮度值(L*)、红度值(a*)差异不显著;加工成牛干巴后,2 个部位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剪切力和L*存在显著差异(P<0.05),灰分含量、b*和a*差异不显著,pH值、TVB-N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合理范围内;牛干巴氨基酸含量高于原料肉,原料肉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牛干巴TAA、EAA、NEAA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原料肉西冷的剪切力、肌间脂肪指标均优于针扒,经相同工艺制成牛干巴后,嫩度、脂肪含量受原料肉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34.
低温相变蓄冷材料蓄冷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寅平  刘真泉  王馨  赵庆珠  赵勇 《暖通空调》2005,35(10):114-117
为使蓄冷技术能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对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低于0℃)的场所得到应用,扩大蓄冷技术的应用范围,对一种相变温度约为-12℃的低温相变蓄冷材料TH-12进行了蓄放冷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是一种适于工业应用的低温蓄冷材料.  相似文献   
235.
水分是制约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关键因素之一,受煤储层多元孔隙结构和煤岩组分润湿性差异影响,煤-水-甲烷界面作用导致煤层气产出过程中CH4与H2O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立足于水分对煤层气吸附/解吸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前沿认识,从煤储层水分赋存状态、煤-水界面微观作用和水分对甲烷吸附/解吸影响3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水分与煤层气吸附/解吸微观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煤储层孔隙结构及水分赋存状态复杂。以煤-水界面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为依据将煤储层水划分为结合水、束缚水和自由水3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水分对甲烷吸附的抑制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且对低阶煤的影响程度严重。水分相态变化成为影响甲烷解吸-运移的核心,水蒸汽分子通过竞争吸附置换吸附态甲烷,液态水在润湿性和毛细管力作用下水锁堵孔、抑制气-水运移。在地面煤层气钻采过程中水分的作用机理随储层温度-压力环境动态变化而变化。针对水分对甲烷解吸作用机理不清、影响界限不明的现状,由此提出了量化储层水分含量及分布特征,增强甲烷解吸与气-水运移,完善甲烷吸附/解吸理论与模型,强化水分激励、促进煤层气增产4方面的科学问题及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煤-水界面微观作用在煤层气解吸运...  相似文献   
236.
基于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PAEs)对双金属原子Cu,Fe-N-C纳米酶模拟氧化酶活性的调节,建立简单、灵敏测定发酵食品中PAEs的荧光探针方法。PAEs吸附于Cu,Fe-N-C表面后,会加速Cu,Fe-N-C催化氧化底物邻苯二胺,使生成的2,3-二氨基吩嗪产物荧光强度增加,PAEs在1.25~5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该研究方法用于PAEs含量的测定,其检出限可达到0.76μg/L,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8.0%~104.6%范围内,满足GB 5009.271—2016中的检测要求。该方法具有简便、稳定、快速等特点,其检出限也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中PAEs含量的限值。  相似文献   
237.
玉米淀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因其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被广泛使用。玉米淀粉的提取目前主要以湿法提取为主,为解决湿法提取存在的化学残留与污染的问题,本试验探究了使用发酵方法联合酸性蛋白酶提取玉米淀粉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了发酵法制备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170、加酶量1100 U/g、酶解时间25.782 h,预测淀粉得率为72.64%。多个因素对于淀粉得率影响的顺序是:酶解时间>料液比>加酶量。经验证,拟合模型与实际验证吻合,表明该方法在提高产品得率的基础上可解决湿法提取的污染问题,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提取玉米淀粉的方法,具有应用于淀粉提取加工行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以期为玉米淀粉提取加工行业作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38.
为解决放射性废物处置安全评价结果受认知水平和长时间尺度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某环保配套工程项目开展确定性模型安全评价,然后基于概率论方法、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生成1 000个样本,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工作。结果表明确定性模型相对于不确定性模型,对近场释放率计算结果偏高,对地质圈释放率计算结果良好,对Mo-93、Ni-59产生的照射剂量估算较好,对I-129产生的照射剂量代表性中等偏下。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屏障中混凝土相关参数(如:混凝土有效扩散系数、混凝土中核素分配系数、混凝土屏障厚度)、废物浸出率、初始活度和核素在地质圈的分配系数为模型释放率峰值主要影响参数,可为后续工程设计与野外调查遴选出重点参数。  相似文献   
239.
中低能重离子碰撞的内禀涨落破坏了重离子碰撞的初态输入量与末态观测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对利用机器学习从末态观测量反推感兴趣的初态输入物理量,如碰撞参数、状态方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观动力学输运模型出发,分析了末态观测量相对于初态输入量产生分布的原因。理论计算表明末态观测量对于初态输入量的涨落近似满足高斯形式。通过结合贝叶斯定理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模型无关地分类碰撞的事件以及重构碰撞参数的分布。进一步利用两种神经网络对质子、中子在同位旋非对称介质中有效质量的劈裂进行了分析,指出末态实验数据的扁平化处理能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和简单神经网络分辨质子、中子有效质量劈裂的精度。  相似文献   
240.
以覆盆子作为原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覆盆子中苷类物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应用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对覆盆子中苷类物质进行分析及评价覆盆子中苷类物质的抗炎作用。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7 g/mL、乙醇体积分数57%、超声时间28 min、超声功率400 W,此时覆盆子苷类物质提取量为196.8 mg/100 g;MS/MS结果显示覆盆子中苷类物质主要有金丝桃苷、鞣花酸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椴树苷,其中鞣花酸苷含量最高;覆盆子苷类物质能够抑制由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的NO、PGE2分泌,验证覆盆子苷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