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适宜剂量和副反应。方法对57例首发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奎硫平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的1、2、4、6、8周给予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结果奎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显效率82.46%,起效对间为2周,有效剂量为200~400mg/d。结论奎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无论是阴性症状,还是阳性症状,都有肯定的疗效,且起效时间快,副反应少而轻微,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3.
摘要:目的 比较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视神经炎(ON)后视觉功能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67例,其中托珠单抗组33例,受累眼42只;硫唑嘌呤组34例,受累眼44只。采用视力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比较2组受累眼视力、黄斑区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VEP P100波幅和潜伏期在随访1年前后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对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组患者受累眼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和低对比度视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2组患者受累眼黄斑区GCC、视乳头周围pRNFL厚度均变薄,VEP P100波幅均降低(P<0.05),硫唑嘌呤组患者VEP P100潜伏期延长(P<0.01),硫唑嘌呤组VEP P100波幅降低幅度较托珠单抗组大(P<0.05)。结论 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均不能逆转NMOSD患者ON后受累眼视神经变性萎缩的过程。但与硫唑嘌呤相比,托珠单抗可能有助于延缓视神经轴索变性。  相似文献   
34.
倪菁  雷飞  黄伟  王春阳  林源  刘蓓  周韵 《安徽医学》2019,40(1):19-2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脂肪细胞因子Apelin-13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每组各50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指尖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pelin-13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OH) D3]、1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1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原(ICTP)水平。比较各组一般资料、Hb Alc、Apelin-13、PINP、ICTP、25(OH) D3水平及骨密度。对Apelin-13与PINP、ICTP、25(OH) D3水平及各检测位点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Apelin-13、25 (OH) D3水平最低,分别为(820. 44±73. 62) pg/m L、(7. 54±0. 95) nmol/L,骨量减少组次之,骨量正常组最高;骨质疏松组PINP、ICTP水平最高,分别为(1 332. 74±126. 45) pg/m L、(496. 32±55. 42)μg/L,骨量减少组次之,骨量正常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pelin-13水平与血清PINP、ICTP水平呈负相关(r=-0. 7234,-0. 8514,P <0. 05);与血清25(OH) D3水平呈正相关(r=0. 9533,P <0. 05);与各检测位点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清Apelin-13、25(OH) D3水平较低,PINP、ICTP水平较高。Apelin-13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患者的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宫颈癌SiHa细胞对GIK液联合化疗药物顺铂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宫颈癌SiHa细胞对3种不同浓度GIK液联合顺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GIK液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强.结论 顺铂联合使用GIK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好,但不与GIK液浓度呈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36.
阿立哌唑为喹啉酮衍生物,属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部分激动D2和5-HT1A受体以及拮抗5-HT2A受体而产生抗精神病作用,国外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有许多报告.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悬吊线法"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妇科手术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的135例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悬吊线法"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其中卵巢囊肿剔除术3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手术,其中卵巢囊肿剔除术6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24 h发热的最高体温、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评分、体象量表(body image scale, BIS)评分、切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等指标。 结果1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48.44 ± 7.97)ml vs(40.07 ± 8.62)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13.27±6.05)g/L vs(12.44±5.91)g/L]、术后24 h发热的最高体温[(37.32 ± 0.23)℃ vs(37.29 ± 0.18)℃]、术后住院时间[(4.22 ± 1.66)d vs(4.44±1.2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77.44 ± 28.10)min vs(54.00 ± 27.89)min]、术后24h VAS评分[(5.33±0.74)分vs(5.56 ± 1.31)分]、BIS评分[(5.13 ± 0.41)分vs (5.44 ± 0.91)分]、切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41.23 ± 1.04)分vs(39.29±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中应用是可行的,"悬吊线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的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38.
凋亡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也是排斥反应造成移植肾损伤的重要机制。本文对凋亡在肾脏超急排斥、急性排斥、慢性排斥、亚临床排斥、抗排斥药物及异种肾脏移植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目前,手术仍然是治疗局限性RCC的主要方式。虽然手术切除可治愈大部分的早期患者,但是,有30%~40%的患者在肾脏切除后的数月或数年之后仍会进展为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阶段[1]。另外,近三分之一的RCC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而无法接受手术根治。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由同一术者施术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单孔腹腔镜组(单孔组)和多孔腹腔镜组(多孔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24h至术后5天有连续2天体温≥38℃)、术后并发症、术后24hVAS评分、体象量表BIS评分、切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等指标.结果 6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改变手术方式.单孔组与多孔组手术时间[(89.00±14.04) vs.(55.23±15.47)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与多孔组术中出血量[(44.00±8.21) vs.(40.00±6.32) mL]、术后Hb下降幅度[(11.13±3.89) vs.(9.33±2.41)g/L]、术后住院时间[(4.40±0.74) vs.(4.87±0.64)d]、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与多孔组术后24 h VAS评分[(5.03±0.39) vs.(5.90±0.61)]、BIS评分[(5.07±0.26)vs.(5.87±0.74)]、CS评分[(40.27±1.28)vs.(36.47±2.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出血、感染、切口疝、黏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单孔组1例切口延期愈合.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是可行的,并具有和常规多孔腹腔镜一样的效果与安全性,比多孔腹腔镜更美观并迎合女性患者爱美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