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8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73篇
医药卫生   361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血液流动性和有形成份的黏弹性及变形性的改变 ,是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导致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原因和基础 ,为此我们对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 ,并对其中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且经血清酶学检测除外心肌梗死。本组男26例 ,女19例 ,年龄45~62岁 ,平均51岁。其中初发劳累型26例 ,恶化劳累型15例 ,自发型4例 ,正常对照组45例经临床检查均除外糖尿病、血液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2检测方法 :使用LG -R -80系…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保持合理睡眠时间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对4 2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9.46±1.9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56.60%。在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抚养者、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方面睡眠不足的比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53、48.424、27.763、19.654、20.0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城市>4~4.5岁(OR = 1.313,95%CI:1.064~1.567)、>4.5~5岁(OR = 1.982,95%CI:1.627~2.355)、>5~5.5岁(OR = 2.052,95%CI:1.674~2.435)、>5.5~6岁(OR = 2.374,95%CI:1.812~2.944)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时间<60 min/d(OR = 1.745,95%CI:1.483~2.011)、体力活动时间60~120 min/d(OR = 1.481,95%CI:1.251~1.722)、外祖父母等抚养(OR = 1.222,95%CI:1.061~1.381)、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 = 1.364,95%CI:1.147~1.595)、母亲学历高中(OR = 1.171,95%CI:1.024~1.321)者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问题凸显,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抚养者、母亲学历等是导致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和改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治中应用数字医学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贵港市人民医院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指导期间诊治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指导期间诊治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中,不同创伤类型患儿在保守治疗中的输血量、住院时间、保守治疗成功率;以及不同创伤类型的患儿中转手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选择保守治疗的患儿中,观察组肝损伤、脾损伤、肾损伤患儿的保守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转手术治疗的患儿中,观察组肝损伤、脾损伤、肾损伤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不同创伤类型患儿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数字医学技术应用在儿童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治中,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效果,改善患儿临床指标,缩短住...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比较不同肥胖指标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血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深圳市龙华区2018年社区居民健康调查数据,对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腰臀比(WHR)和人体肥胖指数(BAI)共5种肥胖指标进行标准化转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OR值,比较各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肥胖指标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进而综合评价各肥胖指标对高血压的预测能力。结果 在调整混杂因素后,WC和WHtR与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强于其他肥胖指标。WHtR对于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预测能力均强于其他肥胖指标,其AUC及95%CI分别为0.694(0.659~0.728)和0.763(0.732~0.794),其截断值分别为0.51和0.50;女性中各肥胖指标预测高血压的AUC均大于男性,各肥胖指标对女性高血压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对男女进行年龄分层后,在男性中除WHR外各肥胖指标对于青年组(18~44岁)高血压的预测价值优于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80岁);在女性中各肥胖指标对于高血压的预测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依次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结论 在综合考虑性别和年龄后,中心型肥胖指标中的WHtR对高血压的预测能力优于WC、BMI、WHR和BAI。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多重耐药(MDRO)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以2019—2020年焦作市某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情况、疾病患者情况,从医院病历信息系统中调取患者手术及术前相关检测指标、用药情况等内容,对出现发热、切口红肿、引流液异常等疑似感染症状体征患者采集感染部位生物样本用于病原学培养及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 820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共发生MDRO菌感染250例,感染率为3.2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34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6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578)、肿瘤(OR=4.135)、贫血(OR=4.701)、入住ICU(OR=5.045)、脏器穿孔(OR=2.414)、切口分类为Ⅱ或Ⅲ类(OR=2.284、3.013)、手术有风险(OR=5.135)、抗菌药物应用≥2种(OR=2.340)、抗菌药物疗程≥5 d(OR=4.759)、再手术(OR=2.036)是成年手术患者发生MDRO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年手术患者手术部位MDRO菌感染较为常见,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围手术管理,减少MDRO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活性氧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活性氧诱导红细胞发生氧化溶血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 H2 O2 作用于离体正常红细胞 ,分别用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 (L PO)、红细胞膜微粘度。结果 :5 0 ,10 0 ,12 0 mm ol/ L 浓度的 H2 O2 作用于红细胞后 ,均引起红细胞发生氧化溶血 ,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 L PO、红细胞膜微粘度均明显增加 ;H2 O2 在 5 0~ 12 0 mm ol· L- 1浓度范围内 ,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 L PO、红细胞膜微粘度的增加与 H2 O2 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红细胞膜微粘度与红细胞溶血度呈明显正相关 ,红细胞膜 L PO与红细胞膜微粘度呈明显正关。结论 :活性氧引发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在活性氧诱导红细胞发生氧化溶血的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种测定尿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5'-NPD)的新方法,试图为临床诊断提供一项检测早期肾损害的生化指标.方法以5'-[5-碘吲哚酚-(3)]胸腺嘧啶核苷酸铵盐作为检测尿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的底物,在pH9.0缓冲体系中进行酶促反应后,在波长A580nm下测定尿5'-NPD的吸光度(OD)值.结果该法重复性cv=1.98%;尿5'-NPD酶活力与OD值的线性关系Y=4.116X+0.0276,r=0.993.用该法分别检测30例肾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尿5'-NPD,肾病患者的尿5'-NPD酶活力明显高于正常人(P<0.0¨.结论提示尿5'-NPD可望作为临床诊断早期肾损害的一项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温肾健脾汤加减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因甲状腺功能减退致不孕患者60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干预组给予温肾健脾汤加减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甲状腺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27/30)、70.00%(21/30),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疗效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均较前改善,且干预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升高、IL-17与TNF-α水平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与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 5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其中526例SCLC (SCLC组), 998例NSCLC(NSCLC组)。采用特征提取软件MaZda(Version 4.6)提取CT图像中病灶最大层面的纹理特征参数,以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筛选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7∶3比例将全部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7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F)、贝叶斯算法(NB)、决策树(DT)、卷积神经网络(CNN)、邻近算法(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数据集进行处理,根据其在验证集的准确率选择最佳分类器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分类器模型对SCLC与NSCLC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针对每个病灶提取306个纹理特征参数,最终筛选出20个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并以之构建预测模型。模型训练结果显示,KNN模型鉴别诊断SCLC与NSCLC的准确率最高,其在训练集的AUC为0.88、准确率81.34%、特异度97.00%、敏感度51.63%,在验证集的AUC为0.82、准确率78.82%、特异度95.00%、敏感度48.10%。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诊断模型可用于鉴别SCLC与NSCLC,以KNN模型的效能更优。  相似文献   
60.
本院针灸科从1988年开始用组穴电针刺激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头维穴跟足少阳胆经率谷穴结合为主穴;以合谷、太阳、三阳交等配穴,用电针疏密波刺激。留针1~2小时,头维穴与率谷穴均采用横刺1~5寸,头维穴向后横刺,率谷穴向前横刺,出针时用头皮针抽气法运针1次。结果37例病人中有6例1次治愈,11例7次治愈,其余病例1个疗程中均有见效电针组穴治疗偏头痛37例@汤加利$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东阳322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