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1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93篇
医药卫生   282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自制动画教育联合亲情干预对癫痫患儿自尊水平、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1日神经内科就诊的942例癫痫患儿,根据信封法分为观察组485例和对照组4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癫痫治疗及亲情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授权理论的自制动画教育,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尊水平[采用罗森伯格自尊心量表(SES)、缺陷感量表(FIS)]、心理状态[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自我概念水平[采用儿童自我概念量表(CSCS)]与生活质量[采用癫痫儿童生活质量量表(QOLCE)]、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ES、F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CARED、DSRSC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两组CSCS、QOLC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授权理论的自制动画教育联合亲情干预应用于癫痫患儿护理中,不仅能显著提升患儿自尊水平,消除其自卑心理,还能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对提高自我概念水平及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癌痛知识与态度的状况,分析影响其知识与态度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323名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平均答对率为48.32%±9.89%,及格率为0.62%;科室分科、床护比、有无癌痛随访、有无癌痛护理规范、科室癌痛培训、个人参加癌痛培训以及组织的重视程度对问卷得分有显著影响。[结论]肿瘤科护士尚存在癌痛控制知识不足、态度消极的状况,管理者可通过增加对癌痛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或增加人力配备来提升癌痛知识与态度,从而提升癌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重睑成形手术中的静脉镇痛、镇静效果及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B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4)、局部浸润麻醉后20min(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与镇静效果、清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与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与麻醉前(t0)相比HR、SBP、DBP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HR、SBP、DBP较麻醉前(t0)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节点B组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效果均很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6.5±2.2)min、(25.1±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1±9.7)min、(83.4±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并发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对患者的心血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均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时间短。总之,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胸外科采用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51例漏斗胸患儿,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8.32(2.5~17.0)岁。全组均采用双侧胸壁横行切口,将矫形板由左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右胸壁,翻转矫形板并固定于肋骨完成矫正。结果全组患者畸形均得以矫正,手术时间为30~52(38±9)min。其中1例发生心脏损伤,开胸修补成功后放置支撑钢板。术后发生皮下气肿7例、气胸3例、肺不张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4个月支撑钢板移位1例,再次手术矫正。随访1~42(21.6±7.6)个月,依据Nuss效果评价标准评价优39例,良9例,中3例。结论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矫正小儿漏斗胸的矫形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简便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06~2014-12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0例,患者均予以临床护理,分析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咳痰、胸闷、嗜睡与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社会活动、日常活动、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QOL评分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可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本课题组之前的实验结果提示纳米银具有强有力的杀菌作用,本实验将探讨纳米银的体外生物安全性。方法:将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0.1%、0.5%、1.0%、1.5%和2%的纳米银-PLGA载体共同培养一定的时间,利用MTT法检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在骨向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分析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PLGA组未出现明显减少,各组间也无明显差异。在骨向诱导培养条件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表现出一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且该活性未收到各浓度纳米银的影响。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20~40nm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调查笔录类文书证据收集及制作现状,分析语境在制作笔录类文书和收集证据中的作用,为加强证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完善证据链,提高执法水平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本研究拟以不同级别监督主体在制作笔录类文书不同阶段的语境表现为研究对象,选取吉林省九个市、州级卫生监督所中从事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监督员作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市级及县区级监督员笔录书写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且还原场景的比率较皆高于80%;市级及县区级监督员笔录语境把握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市级监督员对于语境的把握要好于县区级监督员;市级及县区级监督员证据收集难易程度和收集方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市级监督员较县区级监督员来讲,认为证据收集困难但遵循标准收集方式者居多。结论:要从监管部门、监督员、社会媒体以及群众四个方面,从法律普及、语境把握、业务培训、经验积累等多个角度提高证据的客观公正性,提高笔录类执法文书的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88.
89.
90.
目的探讨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胆红素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98例(脑梗死组),据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38例、中型35例、重型2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患者发病1、3、7、14d和对照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胆红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脑梗死组1、3、7d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轻型患者比较,中型和重型患者1、3、7dP选择素显著升高[(78.2±15.0)ng/L,(107.1±24.3)ng/L,(91.5±21.1)ng/L和(85.5±18.5)ng/L,(135.2±34.0)ng/L,(99.3±27.0)ng/L vs(48.8±6.7)ng/L,(86.0±10.9)ng/L,(72.5±11.3)ng/L,P<0.05]。结论 P选择素和胆红素可能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测定P选择素和胆红素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