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目的 寻找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方法 设计合成7-位具有较强亲水性取代基的7个氟喹诺酮衍生物,测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化合物10对金葡菌(包括MRSA)和表葡菌(包括MRSE)的活性(MIC:0.06~4μg/mL)与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基本相当.化合物11对肺炎链球菌08-2的活性(MIC:0.25μg/mL)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的128倍和32倍,化合物12对肺炎克雷伯菌09-22和09-23的活性(MIC:1μg/mL)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的16倍和4倍,但目标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普遍弱于对照药.结论 7-位取代基的水溶性并非决定喹诺酮抗菌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修饰及“非经典”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喹诺酮类药物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大类广泛用于临床的广谱、高效、低毒性的抗感染化疗药物。作为一类全合成药物,喹诺酮类结构中可供修饰的位点较多,其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合成。结构修饰不仅是寻找抗菌活性更强的新喹诺酮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拓展其“非经典”生物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10余年来,人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合成了多个系列的喹诺酮类衍生物,评价了它们的“非经典”生物活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了一些苗头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是,喹诺酮类抗肿瘤候选药物SNS-595和HIV-1整合酶抑制剂埃替拉韦(elvitegravir,JTK-303,GS9137)目前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喹诺酮类的结构修饰及其抗肿瘤、抗病毒、抗焦虑、抗缺血活性,以及作为潜在的Ⅱ型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抗抑郁治疗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MI患者128例,将贝壳抑郁调查表(Beck depression invatory,BDI)问卷评分>10分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采用心理治疗和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 128例患者中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6.7%,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BDI评分明显下降(P<0.05),再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症状在因AMI而住院的患者中常见,抗抑郁治疗可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64岁,农民。以发热9d,腹胀、恶心1周来院就诊。9d前无原因及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时有寒战。在当地诊所以“感冒”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著。1周前出现腹胀,无腹痛、腹泻,同时感恶心,时有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少,无反酸、暖气;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1.87×109/L,  相似文献   
65.
患者男,65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收住院。2年前发现血压高,1年前出现体质量明显降低。查体:BP130/80mmHg(1mmHg=0.133kPa),P56次/min;双眼睑无水肿,双下肢中度水肿。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抗原)检测,了解乙肝病毒(HBV)的复制情况,并用于指导e抗原(HBeAg)阴性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方法 在我院2004年4月~2006年5月门诊及住院慢性乙肝患者中,采用外周血进行肝功能、Pre-S1抗原、乙肝五项等检查,其Pre-S1抗原阳性、HBeAg阴性的29例患者,采用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6月,分析Pre-S1抗原在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清学变化.结果 经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6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Pre-S1抗原阴转26例,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LT 52±17 U/L.结论 HBeAg阴性而Pre-S1抗原阳性的患者,在体内存在病毒复制,同时存在肝功能的损害,仍需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7.
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α-干扰素(IFN-α)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通过我科于2002~2005年应用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的13例慢性乙肝进行追踪观察,发现疗效女性病人优于男性病人,感染病程相对短的优于感染病程比较长的病人,血ALT水平高者优于水平比较低的,同有的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和胃间质瘤CT影像表现,提高对二者的认识和鉴别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胃神经鞘瘤和38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分析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生长位置、强化模式及程度、囊变坏死、钙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法检验、Fisher's确切率统计学方法。结果胃神经鞘瘤与低中等危险度胃间质瘤在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坏死、囊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中等危险度胃间质瘤在肿瘤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度危险度胃间质瘤在肿瘤大小、形态、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坏死、囊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发生钙化、生长位置及生长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在CT影像上存在差异:圆形、均匀强化、轻中度强化有利于神经鞘瘤诊断;分叶状、囊变坏死、不均匀强化、显著强化有利于间质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以及SIBO与其肝功能状况、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三组,并入选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SIBO情况,同时检测并比较分析肝硬化患者各组的HBV-DNA水平及其SIBO阳性率。[结果]肝硬化各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均随着Child-Pugh分级低下而呈渐进性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各组间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HBV-DNA10~3时均明显高于HBV-DNA≤10~3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存在SIBO,且随着肝功能恶化、HBV-DNA拷贝数增加,其SIBO加重,由此推测防治SIBO,可能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改善、乙肝病毒清除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