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51.
以石英、硼砂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氧化铁,采用普通的陶瓷釉制备工艺,制备了低温无铅砂金釉,研究了烧成条件及釉层厚度与砂金釉结晶性能的关系,采用SEM等现代测试手段表征了釉层的厚度及结构.结果表明:当釉层厚度约为400μm,1040℃保温75min时,可获得漂亮的棕底砂金釉,釉层中的晶体呈短柱状.  相似文献   
52.
 通常纵波入射且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由于反射系数的变化,角道集记录发生相位畸变,为实现同相叠加,要在叠加之前进行相位校正。本文针对要校正的相位角和振幅值在各个时间段上并非常数的实际情况,对角道集记录进行了分时窗处理。分别应用分时窗常相位校正和直接利用波形校正因子对模型和实际井资料的角道集记录进行校正,并就时窗长度对校正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对比分析校正前、后的角道集记录可以看出,分时窗常相位校正方法和波形校正因子校正方法可以有效校正波形畸变,提高叠加剖面质量。  相似文献   
53.
以工业纯氧化钴和氧化铝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CoAl2O4尖晶石型钴蓝颜料。采用色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微型光谱仪等测试手段,研究煅烧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矿化剂等工艺参数对样品呈色、反射强度、晶相结构及CoAl2O4尖晶石晶粒大小和发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伪谱法地震波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谱法是一种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都较高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空间坐标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数值计算,在时间域直接采用差分运算代替导数的求解,避免了求偏导数;不存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等方法对高频成分限制的问题,可以实现全频带地震波场模拟;对内存容量的需求远远低于有限元法.利用伪谱法实现双相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基于Biot模型给出双相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然后推导出二维双相各向同性介质的伪谱法计算公式;最后对给定的介质模型进行模拟试算.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波在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以快纵波、横波和慢纵波3种方式传播.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各类波的传播规律,讨论了耗散系数和孔隙度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悬丝耦合法测棒状陶瓷样品动态杨氏模量中吊扎点位置与共振频率及信号幅度的关系,提出了用悬丝耦合法测棒状陶瓷样品动态杨氏模量中共振频率及振动级次的外推法判断。  相似文献   
56.
液相聚合相分离技术制备孔径可控的多孔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聚合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多孔碳,并用压汞仪、BET比表面仪及扫描电镜对多孔碳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制备工艺(热聚合制度和醇的种类)对多孔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后的多孔碳为无定形的碳,随着热聚合温度的升高,多孔碳粒子减小,平均孔径也减小,孔隙率增加,当采用40℃(3h)→100℃(24h)热聚合制度时,多孔碳的平均孔径为1.75μm,孔隙率为51.86%;选用不同的醇得到平均孔径在20.00-0.01μm之间变化,BET比表面积为350-400m2·g-1及孔径分布非常窄的多孔碳.  相似文献   
57.
设计并搭建了CPC低倍聚光太阳能PV/T单通道空气系统实验台,对不同工作环境下聚光PV/T系统的热电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聚光条件下,系统的各表面温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随下部通道入口空气流速的增加而降低。聚光PV/T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60W,比对应相同电池面积平板系统最大输出功率高20W。聚光PV/T系统的各效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系统的最大电效率为11%,最大热效率为70%,最大火用效率为16%,比单纯发电时最大火用效率提高约5%。实验获得了一批新的有价值的实验数据,为聚光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59.
Pb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获得了超过22%的转化效率,但由于含铅材料的毒性和杂化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了制约。研究采用低毒的Cu基杂化钙钛矿材料取代Pb基杂化钙钛矿,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得到(3-BrC3H6NH3)2CuBr4杂化钙钛矿材料,作为光吸收层将其引入FTO/TiO2致密层/(3-BrC3H6NH3)2CuBr4/Spiro-MeOTAD/Ag结构太阳电池器件。结果表明:该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78V,短路电流密度为4.60mA/cm^2,填充因子为0.37,光电转换效率达1.33%,显示了铜基无铅钙钛矿杂化材料在光伏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为落实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带构造圈闭细节,开展了低幅度构造成像、网格层析速度建模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龙门山前带地表地下构造复杂,采用构造正演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动力学成因;利用自适应微测井约束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解决该区影响低幅度构造成像的静校正问题;应用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在大炮检距处产生的动校过量问题,提高了浅部陡倾地层及深部低幅度构造的速度分析精度;将约束层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和沿层层析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融合,充分利用钻井数据等多信息指导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利用网格层析优化速度模型并偏移,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