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臭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智  何于江 《静电》1994,9(4):22-26
  相似文献   
12.
王明智  刘业政 《静电》1996,11(1):28-29
本文通过静电场中液体内压力差的计算,提出一个测试液体介电常数的方法,可供实际设计测量仪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沙河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位于河北省沙河市,工程自沙河市污水处理厂引水,经压力管道,输送至新建沙河电厂,设计规模为3万m^3/d,总输水长度25km,送水泵站设计扬程为93.1m,设计采用2条DN600球墨铸铁管输水管道,局部交叉及转弯处为钢管,终点附近定向钻施工处使用PE管,管道安装完成后须对其进行水压试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一种新结构的恒功率变量泵的理论分析,探讨了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控制系统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确识别各向异性材料力学性能中的应变硬化指数是金属成形模拟分析的重要部分。针对各向异性材料,讨论了单一方向的应变硬化指数对复杂应力问题求解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孔洞模型计算等效应变硬化指数的新方法。基于该方法,以TC1M钛合金板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值分析推导出载荷-接触半径曲线斜率变化比与等效应变硬化指数的关系式。通过对比和分析单一硬化指数和等效硬化指数对有限元模拟结果中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验证了球形压痕法所得等效应变硬化指数对复杂应力问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CBN砂轮用陶瓷结合剂的强度与韧性,以不同体积分数的纳米CeO2、Sm2O3、Y2O3、La2O3、Er2O3与基础结合剂形成复合结合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其物相和显微结构,通过三点弯曲、单边切口梁等测试方法测试其机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体积分数2%的纳米CeO2或纳米Er2O3后,试样的抗折强度分别为187 MPa和194 MPa,比基础结合剂的165 MPa分别提高了13.3%和17.6%,而其他3种纳米稀土氧化物没有表现出增强作用。5种纳米稀土氧化物均可增加基础结合剂的韧性,但Er2O3的效果最明显,在体积分数为2.5%时,试样的断裂韧性为2.7 MPa·m1/2,比基础结合剂的1.3 MPa·m1/2提高了108.2%。以含纳米Er2O3体积分数2%的复合结合剂与CBN磨料(浓度200%)混合制备试样,发现该复合结合剂对CBN颗粒的润湿良好,试样的抗折强度为102 MPa。   相似文献   
17.
煤矿企业机电管理技术高低同企业经济效益直接相关,但是当前国内很多煤矿企业机电管理水平差,不适应生产需求。本文主要对当前机电设备的常见故障,机电管理的现状及管理水平提高策略进行概述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在钢铁加工行业中非常有效的加工工具-陶瓷结合的CBN磨具的性能调控技术,特别指出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可实现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准确预测,配合CBN的表面镀覆技术以及工艺参数的调整,可对陶瓷结合剂CBN砂轮实现性能调控。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目前锅炉应用较为广泛的2种节油点火技术一微油点火和等离子无油点火技术.结合包头第二热电厂2×200 MW及2×300 MW机组微油点火和等离子无油点火的应用情况,从系统构成、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使用效果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为电厂在机组新建及改造过程中对点火系统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