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21.
基于KKS模型,采用相场和溶质场耦合的方法,对Fe-0.5mol%C合金枝晶生长及溶质分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枝晶主轴比较发达,二次枝晶垂直于主轴生长;二次枝晶呈现相互平行生长的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相互竞争生长,且根部出现"颈缩"现象。随着二次枝晶的生长,甚至还出现了三次枝晶的生长。凝固过程中固相溶质浓度较低,而液相溶质浓度较高,固/液界面区域出现溶质富集现象,枝晶溶质浓度分布曲线的形貌与枝晶形貌互相对应。  相似文献   
2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侏罗系层序划分及沉积体系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以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为先导,在明确台北凹陷西缘沉积主控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在研究区开展储、盖层评价、生储盖层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结构技术在国内日趋成熟,必然引起钢结构工程的崭新时代,本文则结合实际,详细的阐述了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巧及质越控制方法等。  相似文献   
24.
JD整体放电极线轧制中性面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圆截面棒料的三维轧制模型和解析计算模型 ,推导出了圆截面三维轧制成形时中性角及前滑的解析计算公式 ;进行了实验验证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关于圆截面三维轧制中性角大小范围的一些重要结论。研究工作对JD整体放电极线的批量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2000年以来,多级分注技术在沈84-安12块应用过程中的,逐渐出现了封隔器不密封和油管变形等不正常注水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多级分注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注水开发的效果.因此,对多级分注管柱弯曲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相应的防弯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以吐鲁番-哈密盆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构造展布特点分析为基础,以轴面成图为基础的构造趋势分析技术为手段,通过三维空间构造模拟认为吐鲁番坳陷沉积盖层发育EW向展布的3排弧形构造带构成的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模拟研究认为,以盆地中部应力突破带为东西方向对称中心,依附于3大主力生烃洼陷(胜北洼陷、丘东洼陷、小草湖洼陷)发育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东西两侧的油气地质特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对称性。盆地现今构造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征明显,区域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是吐鲁番坳陷弧形构造体系形成且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构造特征的主要原因。由于燕山中晚期到喜马拉雅期博格达山由北向南的冲断推覆,在盆地内发育大规模由北向南的层间差异滑脱推覆构造,弧形构造带西段以NW向展布为主,东段以NE向展布为主,应力的左旋、右旋特征形成了平面构造格局的“弧形”展布并在盆地内部形成3排弧形构造带。近EW向发育的具有挤压性质的断层构成构造圈闭的良好封堵要素,SN向发育的具有走滑性质的平移断层因沟通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烃源岩而构成圈闭的良好输导条件。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吐鲁番-哈密盆地整体构造格局的认识,依据弧形构造体系东西两侧的可比性和对称性及弧形构造体系本身的构造特点,对进一步扩展吐鲁番坳陷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基于MSC.Superform模拟软件平台,建立了圆截面轧扁的三维轧制有限元模型,模拟了JD型整体放电极线轧制成形过程,取得了有效轧制弧长、制件长度、前滑率以及制件轮廓形状和断面形状等数据.模拟结果与解析计算结果和轧制试验情况相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为轧辊及其孔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