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在分析以住形位误差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进化理论的形位误差评价的智能方法。文中以平面度误差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进化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不同评价方法对一平面的平面度误差进行对照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2.
在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下,核能行业逐步开启与人工智能发展融合的进程。本文针对人工智能与核能领域结合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首先,明确人工智能在核能领域的应用优势,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发电效率、优化控制策略等方法使得核能的经济性与功能性得到了提高和增强。其次,掌握人工智能与核能融合的关键所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支撑技术,根据核能领域应用场景和边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核工程问题的最佳适配。然后,确定核能智能化过程中的人员主导问题,由核行业人员来主导实现人工智能与核工程问题的有效适配融合,进而推动核能智能化发展。最后,实现人们对核能智能化的认可和接受,分别从数据、算法、标准化、安全化和社会公众接受度等角度讨论如何构建核能智能化可信安全体系,让核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接受核能智能化。通过对核能智能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阐述,以期引起核行业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思考,促进人工智能与核能科学技术的跨领域深度交叉融合,进而实现人工智能对核能行业的深入赋能。  相似文献   
123.
针对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NOx排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人工蜂群算法进行了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锅炉燃烧NOx排放模型,对锅炉可调参量进行了优化,降低了NOx排放浓度。将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与基本的人工蜂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说明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NOx的排放浓度,具有很强的辨识能力和泛化能力,同时也表明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及优化数据上的优势,通过仿真试验,优化后NOx排放浓度明显降低,体现了其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4.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但近年来,风电机组倒塔事故频发,且该类事故是因风电机组高强度螺栓失效造成的.通过整理、总结风电机组不同部位高强度螺栓的受力情况,以及其常见失效形式的产生机理后发现,风电机组高强度螺栓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疲劳断裂、脆性断裂、变形脱扣等;并从金属监督的角度提出了预防风电机组高...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了中子活化在线分析仪CF-252中子源及其安全防护策略,测量并计算了中子活化在线分析仪周围辐射照射剂量,结合相关放射性安全国家标准分析了在线分析仪日常使用操作的安全性,以便更加科学合理规避非必要的辐射,更好地发挥中子活化在线分析仪在水泥生产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全面开展,需要在各项工程建设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各种地下管线进行详细和确切的调查、测量,提前做好迁移和保护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  相似文献   
127.
桩围复合式地下仓结构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问题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地下储粮可以提高储粮品质,减少粮食损耗,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绿色储粮,故需研究新型地下储仓结构。桩围复合式地下仓是一种用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全面结合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具有施工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本文利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建立了支护桩与腰梁共同作用的三维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地下仓直径、基坑开挖深度、桩直径和间距、腰梁间距等因素对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支护桩与腰梁共同作用的因素,得知开挖深度对结构受力、变形影响显著;桩顶冠梁、腰梁做成封闭圆环能为各根桩提供弹性支撑,改变支护桩悬臂的受力条件,协调各桩之间的内力和变形;腰梁的截面、跨度、间距应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8.
摩擦系数是散体物料重要的物理参数,在利用PFC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合理选取模型颗粒的摩擦系数是模拟的关键之一.以小麦试样为例,选取三轴实验得到的最大主应力差作为衡量指标,研究三轴数值实验中模型的细观摩擦系数的选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小麦PFC模型的细观摩擦系数不同于真实小麦宏观的内摩擦系数,且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与施加围压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29.
刘永超  贾丽霞 《山西建筑》2005,31(16):153-154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地下连续墙的主要施工方法,从导墙、成槽、锁头管放置、钢筋笼制作和吊放等方面作了阐述,从而使工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0.
选取天津市汉沽区典型软土场地,针对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空心方桩、钻孔灌注桩共38根足尺桩,展开现场原位土体条件下的单桩拟静力试验;探究各桩型足尺桩在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条件下受到桩顶低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时的承载性状及抗震性能,并基于不同桩型做出对比。通过对预应力桩、增配不同数量非预应力筋形成的复合配筋桩及灌注桩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关系、位移延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规预应力桩延性较差,呈脆性破坏;增配非预应力筋是提高预应力桩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复合配筋桩的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呈延性破坏;不同配筋率的灌注桩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在4.5以上,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性能;复合配筋桩及灌注桩的位移延性系数均随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优的非预应力筋配筋率,使得其位移延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