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回火工艺对高强度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回火制度对高强度管线钢进行热处理试验,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显微仪器研究了回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范围内,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和回火时间的延长,试验钢强度出现波动起伏现象,并主要受M/A岛及碳化物分解、析出强化、位错密度降低等因素影响;回火后,延伸率大幅度提高,冲击韧性没有下降;在580℃回火、保温40min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综合性能优良,达到X120级管线钢要求。  相似文献   
22.
高校教学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改变知识本位,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以确保学生将来能运用自身所学创造价值和服务社会.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需要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融合起来,使学生在项目驱动下做中学,更好地理解并有效利用理论知识,提高环境设计综合水平.文章围绕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展开研究和讨论,分析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介绍项目式教学的优势,并提供了实践思路和途径,仅供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3.
刘文月  任毅  高红  张帅  王爽 《宽厚板》2016,(5):25-28
近年来,国内外在新型埋地管线材料F-B型大变形管线钢的成分设计、钢板生产以及制管工艺等方面有许多研究。在成分上注重Mo、Cr、Nb等元素含量与组合搭配设计,在钢板加速冷却上采取适当的开始冷却温度,在制管工艺上选择合适的焊接热输入、合理调整钢管扩径值、进行后续防腐处理,管线管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继续优化材料自身的大变形性能,改进管道设计与施工技术,完善相关标准,是未来大变形管线钢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二次热循环对X100管线钢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模拟技术与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次热循环对X100管线钢粗晶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规律,再热粗晶区的性能通过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当二次热循环的峰值温度处于(α+γ)两相温区,试验钢的临界粗晶热影响区出现局部脆化。局部脆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临界粗晶热影响区组织粗化;另一是该区MA组元数量多,尺寸大,硬度高。  相似文献   
25.
张帅  任毅  王爽  刘文月 《腐蚀与防护》2012,(12):1098-1101
采用NACE TM0284-2003中A和B两种溶液对低碳和超低碳管线钢进行了腐蚀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和影响氢致开裂(HIC)敏感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均具有良好的抗HIC性能,合理控制成分中的C、Mn、P、S等元素含量是保证抗腐蚀性能的关键;同时,钢中的夹杂物、偏析和带状组织均会使材料的HIC敏感性增大,而以铁素体为主的细晶组织和组织中的大量位错对提高抗HIC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很多公路位于河岸或库岸地段,由于库(河)水位的变动导致地下水的升降,进而引起路基的沉降或隆起,会产生不均匀变形,从而引起路面结构破坏,甚至产生滑坡。本文以金安桥电站库区路基边坡为研究对象,建立库区边坡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模拟水库不同工况下边坡渗流场演变规律并进行库岸路基的非饱和沉降计算,分析库水位变化对路基沉降或隆起的影响。分析表明,库岸路基边坡变形与库水位升降及其速率有关。当库水位上升时,此库岸路基和边坡发生了隆起变形;当库水位下降时,此库岸路基和边坡发生了沉降变形。且近库岸边坡和路基的沉降或隆起受库水位升降影响较大,远离库岸的边坡和路基的沉降或隆起受库水位升降影响较小,库岸路基沉降与库水位下降速率快慢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7.
结合鞍钢供货实绩,分析了26.4 mm厚大变形X80钢板的组织,以及制管前后性能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钢板组织为以铁素体、贝氏体为主的复合组织,低温韧性优良;制管后,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屈强比升高,应力比与均匀延伸率降低;焊接接头处焊缝的韧性最差,热影响区的硬度最低。  相似文献   
28.
高锰阻尼钢因其高强度、超低屈强比、阻尼性能良好和经济性能优异等特性,在承受较大振动和冲击的桥梁、轨道交通和军工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高锰钢耐蚀性能欠佳一直是限制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锰钢耐蚀性设计及其大气腐蚀行为研究均鲜有报道。为解决高锰钢耐蚀性能欠佳问题,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和两阶段轧制工艺制备 3 种添加不同 Cu、Ni 元素含量的耐蚀高锰阻尼钢,通过大气曝晒试验、电化学测试、SEM、XRD 和 XPS 等方法对试验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腐蚀速率、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物相及结构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添加 Cu 元素的高锰阻尼钢,钢中添加 1.2 wt.% Cu 和 1.0 wt.% Ni 元素腐蚀电位正移近 200 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近 50%;曝晒试验后,较高含量的 Cu 和 Ni 元素协同添加使腐蚀产物中 α-FeOOH 含量明显提高,活性较高的 MnFe2O4和 Mn2O3含量降低,耐蚀产物 NiOOH 及 CuO 含量增加。腐蚀产物颗粒均匀细小,产物层整体致密光滑,保护性能提高,其腐蚀速率相较于单独添加 Cu 元素的高锰阻尼钢降低 70%,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能。所提出的高锰阻尼钢耐蚀性的成分设计方案及耐蚀机理可为未来高锰阻尼钢在桥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9.
对含0.13%C、0.15%Si、1.06%Mn、0.84%Cu、3.09%Ni、0.51%Cr、0.61%Mo、0.02%Ni、0.05%V(质量分数)的高强高韧钢进行了860℃水淬,随后460~580℃回火。检测了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Modified Williamson-Hall(MWH)方法计算了钢中位错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中马氏体发生分解和回复,位错密度降低,从而室温抗拉强度降低、塑性提高;纳米富铜相和NbC的析出导致回火后钢的屈服强度高于淬火态;460和500℃回火的钢中M23C6碳化物的析出导致晶界断裂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降低,而更高温度回火的钢中分布于马氏体板条界的条状M23C6碳化物减少,由于组织回复造成的软化作用其低温冲击韧性明显改善;580℃回火的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1 066.5 MPa,断后伸长率为18.8%,-40℃纵向冲击吸收能量为105 J。  相似文献   
30.
管道运输是当前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最经济的方式之一,具有优异的低温韧性是保证管线钢安全运输的重要特征。落锤撕裂试验(Drop weight tear testing,DWTT)是衡量管线钢低温韧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目前的工作中,根据钢厂提供的产线数据集和文献收集的管线钢数据集,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DWTT剪切面积预测模型。基于纯产线数据和文献数据辅助的产线数据构造了两种机器学习策略方案,测试了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效果最好的均是随机森林模型,策略一的纯产线数据模型的性能指标皮尔逊相关系数(PCC)为0.64,策略二的文献数据辅助的产线数据模型的性能指标皮尔逊相关系数(PCC)为0.92,文献数据的增加有效提高了DWTT剪切面积预测精度。机器学习技术为优化和预测DWTT剪切面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