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1篇
  免费   2726篇
  国内免费   1572篇
医药卫生   33299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755篇
  2021年   933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1067篇
  2014年   1517篇
  2013年   1899篇
  2012年   2798篇
  2011年   2957篇
  2010年   2738篇
  2009年   2497篇
  2008年   2505篇
  2007年   2397篇
  2006年   2205篇
  2005年   1636篇
  2004年   1141篇
  2003年   893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600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通过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HCV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于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和病房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资料,诊断均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1]标准. 2.治疗方法:患者均给予PegIFN α-2a(购自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135 μg或180μg(体质量≤65kg者为135μg,体质量>65kg者为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应用RBV 800~1200 mg(体质量≤65 kg者为800mg,65 ~75kg者为1000mg,体质量≥75mg者为1200 mg),每日分次口服,共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至24周.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选择对症支持治疗、药物减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暂停后恢复治疗或停止治疗等处理方式.剂量调整主要依据PegIFN α-2a临床试验中针对不良反应剂量调整原则所定的标准,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主治医师决定.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系统评价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channelblockers,CCBs)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meinhibitor,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作用的差异。方法按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及其检索策略。通过PubMed、EMBASE、OvidEBMReview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计算机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月;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CCBs和ACEI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统一的表格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CCBs和ACEI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篇RCT,共计226例患者。文献异质性检验显示数据存在异质性(Q=54.80,P〈0.001)。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CEI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CC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差:135.01,95%CI:59.87。210.16;Z=3.52,P=O.0004,P〈0.05):但在降低收缩压(标准差=-4.73,95%CI:-9.35—0.12,P〈0.04)和舒张压(标准差=-10.42,95%CI:-19.16—1.69.P〈0.02)方面较CCBs弱;在降低脉压(标准差-6.12,95%CI:-2.3~14.55,P〈O.15)方面与CCB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CCBs.该作用与其降压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外科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二尖瓣中度反流46例,重度反流13例,二尖瓣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单纯瓣环扩大、瓣叶脱垂或二尖瓣腱索断裂,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二尖瓣成形49例;二尖瓣置换10例。结果院内死亡3例(5.08%),50例患者随访3~72个月,二尖瓣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例,余均为轻微或轻度反流,均无再次手术。结论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应积极处理,其中以二尖瓣成形为首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高龄(年龄≥75岁)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90岁以上高龄左主干病变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给予IABP支持下,PCI治疗可恢复灌注以纠正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病学恢复正常,住院期间存活良好。结论在IABP支持下,直接PCI治疗可以拯救高龄患者生命并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使用"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MAC)预处理方案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0例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预处理采用MAC方案,临床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评估造血重建速度及患者预后。结果 10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未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移植后5~7d白细胞降为0,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1(8~12)d,无输注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12~13)d;本组平均随访36.8个月(3~100个月),其中3例(30%)患者移植后3个月左右复发。所有患者在移植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MAC预处理方案其不良反应小,优于经典的全身照射/CY方案,且简便易行,抗白血病作用确实可靠,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RHF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rhBNP 1.5μg/kg静脉冲击,0.007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米力农,负荷量50μg/kg,5~10min缓慢静脉滴注,以后0.25~1.00μg·kg-1·min-1维持.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13mg/kg.共使用3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治疗RHF疗效确切,较米力农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97.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肠上皮重建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新环  钟英强 《胃肠病学》2012,17(4):245-247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新方法,其可通过促进肠上皮重建修复受损组织,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SCs的多向分化、分泌细胞因子、调节肠道干细胞微环境三个方面。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间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肠道组织有一定修复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肠道炎症微环境对MSCs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有何影响。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肠炎大鼠模型肠道炎症黏膜提取液对骨髓MSCs增殖和表面分化抗原的影响。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原代培养大鼠MSCs并行传代扩增。取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炎大鼠模型肠道炎症黏膜提取液(0、1、2、3 ml)与MSCs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贴壁和生长情况,绝对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表达。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分离MSCs,所获细胞CD29、CD44表达阳性,CD105表达低度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3 ml炎症黏膜提取液处理组MSCs接种6 h后见细胞贴壁,36 h开始克隆性增生,此后细胞增殖速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加快,第6 d即达100%融合,但表面分化抗原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结肠炎大鼠炎症黏膜提取液可促进骨髓MSCs增殖,但对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食管嵌顿性异物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内镜治疗嵌顿性食管异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嵌顿性食管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食管异物的种类、数量、嵌顿部位、滞留时间,相关食管病变,内镜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时间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上段最易发生嵌顿(80.8%,63/78)和穿孔(66.7%,8/12);11例异物滞留时间超过24 h,其余67例不足24 h;所有患者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只有2例穿孔患者取出异物后转耳鼻喉科或胸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死亡,主要并发症为出血(13例,16.7%),其次为黏膜撕裂伤(7例,9.0%)和穿孔(1例,1.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1/78);异物形状、滞留时间及是否穿孔是影响内镜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内镜治疗嵌顿性食管异物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已造成食管穿孔的异物,滞留时间不超过24h且CT提示食管管腔外无脓肿形成者,可首选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分析EUS-FNA获得的细胞量及细胞学诊断结果,比较3种不同型号穿刺针在胰腺实性占位诊断中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期间两家医院胰腺实质性占位病灶长轴直径大于2 cm并进行EUS-FNA的病例.根据穿刺途径将患者分为经胃壁穿刺组(19 G或22 G或25 G)和经十二指肠壁穿刺组(22 G或25 G),分别按事先设置的随机表随机选择穿刺针型号进行EUS-FNA.穿刺过程中,固定穿刺次数、吸引负压、穿刺针在病灶内移动次数和移动距离,穿刺内容物送液基细胞学检查,由同一位细胞学医生制片及诊断对EUS-FNA获得的细胞量及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病例52例,经胃壁穿刺组42例,经十二指肠壁穿刺组10例.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穿刺操作并未出现与EUS-FNA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两个穿刺组中不同型号穿刺针所获得的细胞总量、细胞学诊断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两组中25 G穿刺针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稍高.结论 EUS-FNA在胰腺实质性占位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尽管25 G穿刺针对胰腺病灶的诊断略显优势,但3种不同型号的穿刺针获得的细胞量及细胞学诊断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