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82篇
医药卫生   437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北方,农历立春、二月二都是吃春饼的日子.吃春饼讲究将饼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在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自然少不了吃春饼.传统的春饼可能很多人都吃腻了,其实花点心思动手自制,美味春饼也能吃出健康新花样.  相似文献   
72.
采用窝沟封闭、氟凝胶、含氟泡沫、口腔卫生宣教(OHI)对泉州市二年级儿童(7~8岁)第一恒磨牙龋坏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尝试寻找最适合群体儿童的第一恒磨牙龋坏预防方法。方法 2017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泉州市区选取5所学校的二年级儿童1 768名,检查第一恒磨牙萌出情况及患龋情况,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313)、口腔卫生宣教组(n=421)、氟保护漆组(n=267)、含氟泡沫组(n=438)、窝沟封闭组(n=329),观察两年后五组学生防龋效果。结果 五所小学共有1 748名儿童完成两年的观察研究,随访率为98.87%。干预两年后,氟保护漆组新增龋均及龋面均高于其他四组,窝沟封闭组新增龋均及龋面均低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种预防方法对7~8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防龋效果不同,窝沟封闭对龋齿预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3.
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容易发生胸膜粘连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减少胸膜粘连发生方面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近 3年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的初治患者9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49例 ,男 30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31± 8)岁 ,病史 (2 1± 9)d ,采用 2SHRZ/ 4HR的短程化疗及胸穿抽液治疗 ,同时于入院第 1d即给予中药葶苈 15 g、丹参 2 0 g、大枣四枚水煎服 ,日服 1剂 ,10d为 1疗程。共服两个疗程。对照组 49例 ,男 32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30± 11)岁 ,病史 (19± 10 )d ,…  相似文献   
74.
七十味珍珠丸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l/HN)株p4l-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l~3。方法 根据p4l-3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l/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41—3基因;将p4l一3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用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的重组质粒阳性克隆。结果 从恶性疟原虫:FCCl/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p41—3基因,酶切,PCR扩增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p41—3重组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1—3,为在真核细胞中表达p41—3蛋白,并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估各组大鼠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QT-PCR)检测脑组织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缺血体积百分比,脑组织FoxO3a、HIF-1α、NF-κB、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Bax、Bcl-2平均光密度值以及Bax/Bcl-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ax平均光密度值、Bax/Bcl-2值、脑组织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降低程度最大(均P<0.05),Bcl-2平均光密度值,脑组织FoxO3a、HIF-1α、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升高程度最大(均P<0.05)。结论:脑泰通组方能有效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损伤,改善局部脑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泰通组方调控FoxO3a/HIF-1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基于甜味受体整合中药“效味”和“滋味”探索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甘味药性物质基础,为中药药性物质研究提供新视角。方法 以多糖、皂苷、黄酮成分为玉竹甘味药性物质筛选对象,分析其对“阴虚”小鼠体质量、体温、食量、饮水量、大便含水量、皮肤含水量及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和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AQP3 m RNA表达量的影响,基于“效味”探索玉竹甘味药性物质;以典型甘、苦、辛、酸、咸味中药建立中药“五味”标准,利用电子舌技术及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别比较玉竹多糖、皂苷、黄酮与中药“五味”的欧式距离及投射的区域,基于“滋味”探索玉竹甘味药性物质。将基于“效味”和“滋味”相同的甘味药性物质确定为玉竹甘味药性物质基础,并采用整体动物考察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的影响,分子对接考察甘味药性物质与甜味受体...  相似文献   
78.
周一海 《家庭医学》2021,(12):30-32
生活中,想生孩子却不能顺利怀孕的问题,困扰着一些家庭.而造成不孕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问题,也有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与生活方式、所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想要解决不孕的问题,只有找出真正原因,对症调理、治疗,方能圆了生孩子的梦.  相似文献   
79.
目的:基于循证方法构建妇科肿瘤病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非药物干预方案,并探讨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循证方法构建CINV非药物干预方案,选取青岛市某医院120例妇科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6月—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病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CINV非药物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病人CINV发生情况、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急性期恶心程度得分为(4.15±1.13)分,低于对照组[(5.08±1.27)分];试验组延迟性呕吐发生率为18.3%,恶心发生率为46.7%,恶心程度得分为(4.22±0.80)分,均低于对照组[呕吐发生率为36.7%,恶心发生率为65.0%,恶心程度得分为(4.72±1.06)分];试验组出院当天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50.10±4.98)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51.29±5.13)分,均低于对照组[SAS得分为(56.07±6.32)分,SDS得分为(56.51±5.22)分];试验组满意度为(28.22±5.33)分,高于对照组[(25.65±7.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病人中实施基于循证方法制定的CINV非药物干预方案,有利于缓解CINV,减轻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0.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的客观指标。方法:分别选择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植入术和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各30例,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测术前术后有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动态变化,并对视力,散光及其它并发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丢失率为22.0%,囊外组为20.9%,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密度、1平均细胞面积及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