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经彩超证实的18例(18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结果均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下肢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色素沉着明显减退,酸胀感消失,无一例形成血栓,术后复查彩超,深静脉通畅,无反流或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n=144)和PELD组(n=78)。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PELD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TLIF组(P<0.05)。术后,两组下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而减轻,且各时间点PELD组下腰痛VAS评分均低于TLIF组(P<0.05);出院时,PELD组腿痛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相较于TLIF组,PELD组术后6个月ODI及Cobb角更低(P<0.05),腰椎前屈及腰椎后伸更高(P<0.05)。PE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IF组(P<0.05)。结论:相比TLIF,...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成早期手术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人数、住院天数。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早期手术组治愈3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3例,无效2例,死亡2例,2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死亡人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治疗组的住院天数略低于保守治疗组,但2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性肠梗阻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疗,待确诊病因后再选择治疗方法,患者一旦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实时彩超引导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0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肠套叠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电脑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实时彩超引导下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对照组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成功率、复发率、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复位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持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长均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儿肠套叠通过实时彩超引导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复位成功率高,复发率低,且复位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