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量检测HBeAg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64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HBV DNA完全转阴49例(76.6%),HBeAg转阴17例(26.6%),他们的HBV DNA和HbeAg水平呈同步下降趋势;11例治疗无效的患者血清HBV DNA和HBeAg水平也呈下降趋势,但始终未转阴;4例HBV DNA短暂转阴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又转为阳性,HbeAg也未阴转。结论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HBeAg水平可用于评估抗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瘤内注射mIL-12质粒DNA抗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DC511mIL-12,ELISA方法检测质粒载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淋巴母细胞增殖法检测mIL-12的生物学活性;分别于小鼠肝癌H22皮下移植瘤内直接注射质粒DNA,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肿瘤体积变化及各组小鼠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注射质粒DNA后1月进行瘤体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mIL-12基因治疗组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显著受抑制(F=4.10,P=0.03),小鼠存活期显著延长(X^2=4.48,P=0.03).并且小鼠脾细胞CTL杀伤活性增强。质粒DNA瘤内注射1月后,pDC511mIL-12组肿瘤病灶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病灶内肿瘤细胞广泛坏死。结论:瘤内注射mIL-12表达质粒DNA可抑制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配合HBV载体的研究,为HBV载体提供包装。方法 HBV全基因经删除包装信号e区后,插入到潮霉素抗性pMEP4载体,转染HepG2细胞系,用潮霉素筛选形成细胞克隆。检测表达HBsAg及HBcAg较多者作为HBV包装细胞系,进一步转染稳定表达复制缺损型HBV的质粒,PCR方法观察上清液中病毒的形成。结果 包装细胞系高表达HBsAg和HBcAg:携带重组HBV的G418抗性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潮霉素抗性包装细胞系后,经两种抗生素同时筛选,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出突变型HBV,未检出野生型HBV。结论 删除了包装信号的HBV次全基因,失去了形成完整HBV颗粒的能力,但能为复制缺损型HBV提供包装所需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DNA序列联合基因免疫在HBV转基因鼠的免疫应答。方法 :用人工合成硫代修饰的免疫刺激DNA寡核苷酸 (CpGODN)与HBVS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V HBs)联合免疫HBsAg转基因鼠 ,通过ELISA观察小鼠血清HBsAg及抗 HBs抗体水平 ,并用免疫组化 (SP法 )及病理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HBsAg表达量的改变及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结果 :V HBs联合CpGODN组 6只免疫鼠中有 2只血清抗 HBs抗体阳性 ,其平均效价为 (5 6 2 1± 15 16 )mU ml,血清HBsAg浓度在免疫后第 8周时有 2只转阴 ,而单用V HBs组及V 10 12对照组小鼠血清抗 HBs抗体均阴性、HBsAg含量无明显降低。V HBs +CpGODN组肝组织HBsAg的表达量低于V HBs组及对照组 ,并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炎症组织活动度积分明显高于V HBs组及对照组。结论 :CpGODN联合V HBs可增强其免疫应答及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的HBV载体pHBV-mSIS/△C。瞬时转染HepG2细胞,以adwR9转染HepG2细胞为对照;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和细胞内HBV S抗原;重组载体与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以pcDNA3与adwR9共转染为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内和上清液中病毒量。结果突变载体转染细胞胞内和上清液中S蛋白表达量及分泌量与adwR9无明显差别;突变载体与adwR9共转染组上清液和胞内病毒量较pcDNA3与adwR9共转染组低。结论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对HBV S蛋白的表达量和分泌量没有影响,但干扰病毒复制和包装,具有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的HBV载体pHBV-mSIS/△C.瞬时转染HepG2细胞,以adwR9转染HepG2细胞为对照;用ELIS 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和细胞内HBV S抗原;重组载体与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以pcDNA3与ad-wR9共转染为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内和上清液中病毒量.结果突变载体转染细胞胞内和上清液中S蛋白表达量及分泌量与adwR9无明显差别;突变载体与adwR9共转染组上清液和胞内病毒量较pcDNA3与adwR9共转染组低.结论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共突变对HBVS蛋白的表达量和分泌量没有影响,但干扰病毒复制和包装,具有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关系,寻找既方便操作又能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10例临床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载量,LHBs检测用ELISA法,HBeA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LHBs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58,P0.001)。在HBV DNA(+)模式群体中LHBs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LHBs与HBV DNA复制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指标。LHBs检测方法特异性优于HBeAg检测方法,LHBs在HBV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索HBV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能性及检验HBV点突变表达显性阴性突变体抗HBV的作用。方法 在表达完整HBV颗粒的质粒上 ,经基因修饰后分别表达核心 P蛋白及核心 表面抗原的融合蛋白 ,整合于具有HBV复制的 2 2 15细胞 ,形成细胞克隆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 ,斑点杂交法检测细胞内HBV核壳中HBVDNA ,PCR检测上清液中重组HBV颗粒。结果  2 2 15 pMEP4组、2 2 15 CP组、2 2 15 CS组 ,对HBsAg平均抑制率分别为 2 74 %±3 83%、4 0 0 8%± 2 0 5 % (P <0 0 1)和 5 2 94 %± 1 93% (P <0 0 1) ;对HBeAg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 4 6 %± 4 2 5 %、5 2 86 %± 1 32 % (P <0 0 1)和 4 1 6 0 %± 1 6 5 % (P <0 0 1) ;对HBV复制的抑制率分别为 15 3%、82 0 %和 6 7 2 %。仅在 2 2 15 CP组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出突变型HBV颗粒。结论 在细胞内表达显性阴性突变体具有干扰HBV复制及抑制HBV抗原表达的作用 ;经修饰后的HBV基因组在野生型HBV辅助下 ,仍能包装并分泌完整的HBV样颗粒。  相似文献   
49.
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或遇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和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阐述了其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0.
HBV C基因截短型突变体抗HBV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基因截短型HBV突变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C基因截短的HBV表达载体pHBV-ΔC,瞬时转染HepG2细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S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分析S蛋白的表达量.pHBV-ΔC与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以pcDNA3与adwR9共转染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液及胞内病毒量.结果HBV C基因截短对S蛋白的表达量没有影响,pHBV-ΔC与adwR9共转染组上清液和细胞内病毒量较对照组降低.结论C基因截短型HBV突变体可导致HBV复制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