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正考试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均起到重要作用[1,2]。解剖学课程特点是名词多、描述多、内容枯燥、难记忆,因此,在面对解剖学课程考试时,学生感受压力偏大。而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重讨论和实践,轻记忆,在解剖学课程的考试中留学生相对中国学生会出现更多困难,引发学生考试纪律涣散、教师出题难度不易把握、阅卷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出现。本  相似文献   
22.
重庆医科大学自2010年起,从神经系统自身特点出发,打破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通过对神经系统涉及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进行全线整合,建立神经系统整合课程体系,并在该校五年制卓越医师班进行试点。新课程模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连接成面,加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精简重复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连贯的创新性思维。课程整合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3.
为了更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尝试建立《局部解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把考试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课程教学不但重结果、而且重过程: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地减少了靠一次期末考试定成败的偶然性。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和叠加的综合成绩评定.使考试测验自始至终都能起到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激励学生爱学、会学、创造性学习,监控教学全过程,是建立该体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静脉受压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及其它原因所致的静脉压迫性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用4.5#、5#、6#等型号注射针头放置于左髂总静脉旁,用相同的拉力将左髂总静脉和左髂总动脉与针头一同结扎,抽出针头,造成髂静脉不同程度的受压、狭窄。观测左髂总静脉腔内压力的变化和不同时间点的病理学改变(HE/Masson染色)以及左下肢的术后表现。结果:4.5#、5#针头组出现明显的髂静脉压力增高(P<0.05),4.5#针头组左下肢术后出现淤血、涨肿,术后3d逐渐恢复。病理改变随时间推移而愈发明显。假手术组、6#针头髂静脉压力则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用5#针头辅助作部分髂静脉结扎,是模拟人左髂总静脉受压的最佳选择;静脉受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导致管壁重塑。  相似文献   
25.
左髂总静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部位及相邻节段的结构特征,以探讨LCIV受压段的血管重塑及力学特性.方法:解剖80例成年尸体(男42例,女38例),观测LCIV受压段及相邻节段外径、右髂总动脉(RCIA)与LCIV的相交角度以及右髂总静脉(RCIV)相应部位的外径;随机选择18例标本采用 Masson染色,观测受压段及其近侧、远侧段以及对侧相应部位的平滑肌(SM)、弹力纤维(EF)、胶原纤维(CF)等组织成分的变化.结果:受压段静脉管壁塌陷、菲薄.与对侧相应部位及受压处近侧和远侧段相比,受压处管径扩大(P<0.01);与RCIV比较,LCIV各节段SM相对含量降低,而CF和EF相对含量增加(P<0.05);与相邻节段相比,除近侧段的EF以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CIV的受压,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导血管重塑,管壁弹性成分改建以及粘连结构的出现.(2)上述形态改变进一步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从而加剧组织学的改变.(3)这一系列变化可能是导致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课程整合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何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师和学生在整合课程中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是整合课程需要改革的难点之一。针对目前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形式单一、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外教学评价脱离、评价系统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电子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等具体问题,本研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对现行的形成性教学评价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以形成性考核评价为目的,初步建设了课程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系统”,确立课堂教学评价和课外教学评价指标。同时,采取多元化形式丰富和完善形成性考核评价指标,初步探索适应整合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诊断膝部韧带病变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27例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制作连续断面,其中矢状断面9例,冠状断面12例,横断面6例。通过横、矢、冠状断面标本,观测膝关节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及定量测量。结果矢状面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长度分别为(29.66±4.21)mm、(40.26±6.81)mm,厚度分别为(10.03±1.97)mm、(11.24±3.50)mm。冠状面上前、后交叉韧带长径分别为(15.18±3.25)mm、(18.79±3.35)mm,短径分别为(6.37±1.32)mm、(8.03±1.46)mm;胫、腓侧副韧带长度分别为(102.85±19.64)mm、(45.52±14.91)mm,厚度分别为(2.63±0.72)mm、(3.43±1.04)mm。髁间隆起的横断面上胫、腓侧副韧带长径分别为(21.98±11.95)mm、(5.25±1.93)mm,短径分别为(2.03±0.59)mm、(2.87±0.64)mm。结论 (1)观测交叉韧带最好的断面是膝关节正中矢状面,其次是正中旁开1个矢状断面。除厚度外,在矢状面上前后交叉韧带长度、股、胫骨附着区宽度均有明显差异。(2)胫、腓侧副韧带在连续的冠状断面及横断面上均可显示,以冠状断面配合横断面相对为佳。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镉对雄性大鼠颌下腺颗粒曲管(GCT)细胞的损伤。方法小剂量氯化镉(2mg/kg体质量)腹腔内注射后,观察光镜下GCT细胞的形态改变及计数各种细胞的数量变化;并用透射电镜动态观察GCT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光镜下见镉注射后4h~60d,各组GCT细胞胞质染色变浅,分泌颗粒减少,无颗粒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少颗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②电镜下见镉注射后4h,GCT细胞胞质内髓样结构形成,部分线粒体肿胀,管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微吞饮小泡增多;7d时,GCT细胞的损伤最为显著;30d时,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有所减轻;60d时,GCT细胞内线粒体仍有少数肿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微吞饮小泡数量减少。结论镉对雄性大鼠GCT细胞的生物合成功能有损伤,其早期超微结构损伤与镉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质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α (PI3K/GSK3α)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的分布表达,以及老年斑沉积的影响。 方法 基因鉴定后,3月龄雄性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野生型C57小鼠为对照组,每组6只。电针组电针百会(GV20)和双侧肾俞(BL23)14 d。治疗后,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质区老年斑数量,PI3K亚单位P85α和P110α,以及GSK3α和pS21-GSK3α等蛋白的分布和表达。 结果 模型组皮质区老年斑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01);电针组老年斑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 0.001)。各相关蛋白主要表达于皮质神经元胞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S 21-GSK3α、P110α和P85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1),GSK3α蛋白表达升高( P < 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S 21-GSK3α、P110α和P85α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 0.01),GSK3α蛋白表达降低( P < 0.05)。 结论 电针能调节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质区PI3K/GSK3α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老年斑沉积。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