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同种成人异体胰腺移植,近几年有较快进展,但易排斥,至今效果不满意,1985年秦兆寅首先报告,用胎胰节段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认为效果好,为胰腺移植开创了一条新路。我院自1988年行全胎胰移植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利福平、利福定等化合物多采用硅胶薄层层析进行分析,我们采用聚酰胺薄膜(浙江黄岩化学实验厂)以氯仿:甲醇:正己烷(9∶1∶8)为层析溶剂进行层析,样品以氯仿或乙酸乙酯溶解,层析在5~20分钟内完成,方法简便迅速而且分离效果好。本方法还用于利福平、利福定体内代谢产物的分离和药物水溶液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3.
许多研究表明免疫毒素对瘤细胞的毒性不很稳定,且免疫毒素的制备过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为推广免疫毒素的应用,提高其对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试验制备了兔抗小鼠IgG抗体和蓖麻毒素A链的结合物即间  相似文献   
84.
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30例报告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目的:评价一种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病的新术式--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方法:从1999年至今,对30例患者共45个肝包虫囊肿进行了“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外囊破裂囊液溢出,每个囊肿剥除平均失血量20ml,无手术死亡。21例患者获术后半年至2年随访,无复发、残腔形成及其他并症。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单、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潘惠忠 《中医正骨》2002,14(12):26-26
外伤性肱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易并发桡神经损伤。自 1987年以来 ,作者先后收治肱骨干骨折 34 5例 ,其中 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 ,在先用小夹板固定数日后 ,发生了骨折端分离现象 ,经再次手术复位 ,小夹板 8字张力带固定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86.
CYFRA21-1在肺癌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潘惠忠  黄蓓琦  粟波 《癌症》1998,17(1):47-49
目的:研究CYFRA21-1在肺癌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观察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本院的327例肺癌,297例肺部良性疾病的住院和门诊病人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检测了CYFRA211的血清水平。结果:肺癌组水平169±84ng/ml,非肿瘤组水平19±16ng/ml,(P<0001)差异显著。肺癌阳性率624%,良性疾病阳性率5%。测定灵敏度为624%特异性为945%,准确率779%。肺癌病人随病期的增加,血清CYFRA211含量也随之上升(P<002)。对8例肺癌手术病人和10例化疗病人含量变化分析,在手术3周~5周后,血清含量由术前的64±31ng/ml,降到18±06ng/ml,10例化疗病人,其中8例血清含量均有降低,临床证实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2例临床证实治疗无效,血清CYFRA211水平相应增高。结论:血清CYFRA21-1的水平与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有直接的相关性,提示测定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对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将抗癌药物连接到抗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体上,使其表现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较早的工作是将抗癌药物与抗体直接相连。通过这种方式所制备的结合物其缺点是抗体与药物的克分子比限制在1:10以下,否则抗体容易失活而失去治疗效果。本文参照文献选择牛血清白蛋白  相似文献   
88.
应用异型双功能基化合物N-羟琥珀酰亚胺碘乙酸酯(NHSIA)与蓖麻毒素(Ricin)反应,产生碘乙酰毒素,再与暴露巯基的单克隆抗体(McAb)-PDP反应,通过Sephadex G-200及Sepharose-4B分离,得到缺乏半乳糖结合点免疫毒素。该结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具有良好的导向杀伤作用,在10~(-9)mol/L浓度时杀伤率为44.1%,非常显著地高于对非靶细胞HeLa的杀伤力(P<0.01)。在10~(-7)mol/L浓度时,对HeLa的杀伤率为39.7%,0.1mol/L半乳糖能够降低这一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9.
本文报道胃癌单抗MGb_2—牛血清白蛋白(BSA)—氨甲喋呤(MTX)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作用。MTX与二环已基碳二亚胺及N—羟基琥珀酰亚胺作用得到MTX活性酯,MTX活性酯与暴露自身游离巯基的BSA作用将MTX引入BSA—SH。然后,BSA—SH与引入碘乙酰基团的单抗反应得到MGb_2—BSA—MTX结合物。结合物中MGb_2:BSA:MTX克分子比为1:1.5:30。该结合物对靶细胞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在1.8×10~(-9)M水平对胃癌细胞杀伤率为62%,而对非靶细胞作用很弱。提示选择的胃癌单抗对MTX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0.
间歇疗法是结核病化疗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使细菌暴露在某些抗结核药物中,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可以从抑菌进而达到杀菌作用。暴露一定时间后,没被杀死的细菌会产生一定的延迟生长期间。暴露时间越长延迟生长时间也越长。但在间歇疗法中尽管一次服药剂量较大,而有效的暴露时间不长,没等下次用药,部分活菌可能已经开始生长,这也许是有些间歇疗法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