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leflunomide对实验性IgA肾病(IgA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随机分成leflunomide组、强的松组、模型对照组,并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和比较各组肾组织TGF-β1、MC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Leflunomide组TGF-β1、MCP-1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leflunomide组与激素组相比,TGF-β1、MCP-1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Leflunomide可通过下调TGF-β1、MCP-1在肾脏的表达,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程,从而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为了探讨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40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小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有效方法 ,但腹腔镜手术的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3.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是一种全世界流行的疱疹性疾病病原体,HSV-1感染宿主后潜伏期长,且极难根除。普通病毒感染宿主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抗病毒防御反应,HSV-1具有一种天然RNA外壳蛋白——单纯疱疹病毒US11蛋白,可对抗机体先天的免疫反应,抑制抗病毒反应,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利于病毒复制的目的,本文将对目前HSV-1的病毒特性及其皮层蛋白US11逃避机体免疫机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汤颖  刘彦君  温瑜鹏  崔海峡  任群 《肝脏》2016,(10):827-83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析造影表现特征,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结果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率分别为97.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明显晚于恶性病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出病变114个,表现特征分别为:肝内胆管细胞癌47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细胞癌5个,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转移癌22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血管癌20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硬化结节7个,为快进快出特征;局灶性脂肪肝8个,为等进等出特征;局灶性结节增生2个,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脓肿3个,为快进快出特征。结论超声造影对良性和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并能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增强特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早发型AD主要与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老素1基因(PSEN1)和早老素2基因(PSEN2)的突变有关,迟发型AD与多个基因有关,载脂蛋白E基因(APOE)是目前唯一公认的迟发型AD的风险基因。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风险基因被发现。本研究将综述这些基因,并分别探讨它们在AD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凋亡诱导因子(AIF)介导的缺血性神经元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模型。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分为常温组(37℃)和亚低温组(33℃),在剥夺血清后的8h、16h和24h,测定神经元生存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神经元的细胞核和细胞浆中AIF的含量变化。结果缺血24h组,神经元生存率分别为42.34%(37℃)和65.76%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MAP-2的表达逐渐减低,在缺血16h和24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中AI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细胞浆中AIF的含量逐渐减少,在缺血16h和24h,与常温组相比,低温组细胞核AIF的含量显著性减低(P<0.05)。结论亚低温能促进缺血后神经元的存活,减少MAP-2的降解。亚低温干预了AIF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减少了缺血性损伤导致的AIF核位移。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上清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用Jacalin 亲和层析柱和Sephacryl S-200 分子筛纯化蛋白。单体IgA1(mIgA1)热聚合为聚合体IgA1(aIgA1)。实验分为患者上清组、健康上清组和对照组,系膜细胞分别与IgAN患者的aIgA1、健康对照的aIgA1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收集上清,与同步化的足细胞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 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和Fas-L表达情况。 结果 患者上清可诱导足细胞凋亡,其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上清组和对照组[(28.5±5.9)%比(22.5±5.8)%、(20.5±4.5)%, 均P < 0.05]。患者上清可诱导足细胞Fas mRNA 升高,为对照组的1.89倍(P < 0.05), 而Bcl-2 mRNA下调为对照组的72%(P < 0.05)。患者上清组的AngⅡ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健康上清组[(13.2±3.4) ng/L比(8.2±2.3) ng/L,P < 0.05;(15.4±3.4) ng/L比(10.8±3.2) ng/L,P < 0.05]。 结论 IgAN患者血清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上清可诱导足细胞凋亡,可能参与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治疗的7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疾病史、入院心电图检查、住院期间心电监测确定有无房颤及类型。随访出院结局和3个月预后。将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分别与无房颤组及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对比临床特征及预后。 结果 ①合并阵发性房颤与无房颤的患者相比,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P<0.001),患者严重神经功能受损比例更高(P=0.002)。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更高(均P<0.05)。合并阵发性房颤是出院结局及出院3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为2.190(1.111,4.316)、3.399(1.701,6.791)。②合并阵发性房颤与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患者相比,患心脏瓣膜性疾病的比例更低(P<0.001),住院期间病情明显缓解比例更高(P=0.017)。 结论 合并阵发性房颤相比无房颤患者起病时病情重、伴发疾病更多;相比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仅心脏瓣膜性疾病比例更低;相比于无房颤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及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h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头孢唑林联合封管,浓度分别为45rag/mL和10mg/mL)与对照组(53例,使用肝素封管,浓度为50mg/mL)。随访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两组发病率,进行多种感染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40.0±51.5)d,干预组(39.0±46.0)d,对照组(41.1±57.5)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感染7例,其中6例为血行感染,1例为导管定植;总体感染率为6.19%(感染次数/总导管数)或1.55‰(感染次数/1000导管日),其中干预组为6.67%或1.7‰,对照组为5.66%或1.4‰,两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体感染率与留置时间显著相关,留置越久感染危险越大(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林封管未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对革兰阳性球菌可能有预防作用;规范操作、缩短留置时间有利于减少感染;局部应用抗生素可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热聚合IgA1(aIgA1)对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IgAN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标本,利用Jacalin-agarose亲和层析联合Sephacryl S-200HR分子筛层析法分离获得血清单体IgA1(mIgA1),将mIgA1热聚合为aIgA1。利用患者及正常人的aIgA1分别刺激小鼠MSC-1097系膜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aIgA1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IgA1刺激48h组的吸光度是24h组的1.59倍(P=0.000)。不同浓度aIgA1刺激组间MTT吸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比于阴性对照组(SFM),0.25mg/mL组、0.5mg/mL组、1mg/mL组的吸光度分别为SFM的1.67、1.74、1.77倍(P=0.000);2mg/mL组的吸光度是SFM的1.15倍(P=0.086)。在刺激24h时患者0.25mg/mL组的aIgA1就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了,其吸光度是SFM的1.34倍(P〈0.05),而正常对照组则要在浓度达到1mg/mL时才引起系膜细胞增殖,其吸光度为SFM的1.33倍(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患者及正常人的aIgA1均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这种增殖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及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高浓度时aIgA1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消失了;患者的aIgA1可能更易与系膜细胞结合,刺激相同时间时患者低浓度aIgA1既可引起MC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