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广州市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969 410次呼叫量中,日时间分布以16:00-18:00为最高(114 224次、占11.78%),以04:00-06:00为最低(23 237次、占2.40%).②在109 682次出车中,白云区出车量最多(29 364次、占26.77%),其次是海珠区(20 069次、占18.30%)、天河区(19 962次、占18.20%).③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的比例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比例:57.65%(56 394)比38.48%(37 641),死亡率:59.17%(3 269)比33.95%(1 876)].④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占34.57%(33 820),尤其是交通意外,占11.56%(11 307);且以21~50岁青壮年者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⑤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共死亡5 525例,占5.65%.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居首位(1 827例、占33.07%),其次分别为其他系统急症死亡(1 646例、占29.79%)、创伤类死亡(866例、占15.67%)、呼吸系统急症死亡(413例、占7.48%)、神经系统急症死亡(329例、占5.95%);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其他系统急症死亡以61岁以上的老年者最多,创伤类死亡以21~40岁中青年者最多.结论 ①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in Guangzhou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The data in the year of 2008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omputer database of Guangzhou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Command Center. Results ①In a total of 969 410 calls received, the time of distribution was found to be mainly between 16:00 and 18:00 [11.78% (114 224)], and least frequently between 04:00 and 06:00 [2.40% (23 237)]. ②Among 109 682 dispatches of ambulances, Baiyun district received the most [26.77% (29 364)], and followed by Haizhu district [18.30% (20 069)], Tianhe district [18.20% (19 962)], respectively. ③Among 97 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death rate of the mal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amount: 57.65% (56 394) vs. 38.48% (37 641), mortality: 59.17% (3 269) vs. 33.95% (1 876)]. ④In 9 7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trauma constituted the highest rate [34.57% (33 820)], especially traffic accidents [11.56% (11 307)], and the age of most of the patients ranged between 21 and 50.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ranged the second, followed by diseases of circulatory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and most of them were over 51 years old, and most frequently above 70. ⑤In 97 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there were 5 525 deaths (5.65%), in whom the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 ranged first (especially sudden death) [33.07% (1 827)], followed by unclassified diseases [29.79% (1 646)], trauma [15.67% (866)], respiratory diseases [7.48% (413)], and neurological emergency illnesses [5.95% (329)]. The age of deceased was far older than 51, particularly 70. The age of most of the deceased was above 61, and age of traumatic death was 2140. Conclusion ①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death rate of the middle-old aged patients by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strategies in emergency care, in order to lower the death rate during emergency. ②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mphasize safely in production lines and to strengthen traffic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uma, thus it is especially traffic accident, expect that the death rate of trauma could be lower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兴宁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院前急救疾病谱情况,了解当地院前急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兴宁市急救中心指挥调度软件系统,对该市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前急救疾病谱进行前瞻性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二年间兴宁市院前急救患者总数为6632人次,其疾病谱前四位分别是交通意外创伤、心血管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和呼吸系统急症.结论:兴宁市交通意外创伤居院前急救疾病首位,应加强创伤急救建设,建立相关预防和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3.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AS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阐明。最新的观点表明贴近大动脉、静脉、小血管、阻力血管以及骨骼肌微血管等周围的脂肪组织,即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BL和PBL结合研讨会教学法在妇产科实习教学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实习的学生5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用CBL和PBL结合研讨会教学法。结果研究组学习方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团队协作能力、妇产科知识认知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妇产科实习教学期间应用CBL和PBL结合研讨会教学法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景天甙在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中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健康SD大鼠(450~550g)在完成手术后,被随机分为三个组:假手术组、心脏骤停对照组、红景天甙组(40 mg/kg)。除假手术组外,大鼠心脏骤停模型通过右颈外静脉置管的导丝电诱颤实现。ROSC后6 h,持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HR、MAP、ETCO2)。在ROSC 0、ROSC 1、3、6 h测量心功能:大鼠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肌活动指数(MPI),舌下微循环: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和灌注微血管密度(PVD)。结果:红景天甙可改善大鼠ROSC后1、2、3h的MAP,但在其他时间段对MAP并无显著的影响。红景天甙组对复苏后大鼠的HR和ETCO2无显著影响。同时,红景天甙可显著提高心脏骤停后鼠EF和CO,降低MPI。红景天甙可显著提高复苏后MFI和PVD。结论:红景天甙通过改善复苏后“无复流现象”,减轻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亚低温(31~32 ℃)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予以OGD处理,建立了模拟大脑缺血、缺氧的神经元OGD模型;将实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亚低温组、单纯OGD组以及亚低温+OGD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神经元凋亡率检测以及胞浆内caspase-3活性检测,研究亚低温对神经元OG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神经元OG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单纯OGD组比较,亚低温+OGD组细胞损伤明显改善,细胞形态学改善,凋亡率下降(P<0.05),同时caspase-3活性亦下降(P<0.05);神经元OGD后caspase-3活性升高,与凋亡率呈正相关(r=0.823,P<0.05),神经元经过亚低温和OGD后caspase-3活性与凋亡率亦呈正相关(r=0.841,P<0.05)。结论:OGD可使caspase-3的活性升高及神经元凋亡率增加。亚低温对神经元OGD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早期乳酸清除率和乳酸脱氢酶(LDH)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3例ALI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是否28d内死亡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早期乳酸清除率和LDH水平;按早期乳酸清除率和LDH均值为界分为高低两组,比较两组间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LDH值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早期乳酸清除率组和高LDH组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早期乳酸清除率组和低LD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和LDH对ALI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患者机体儿茶酚胺等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上述指标与急诊定量分级策略在对ATS中毒患者临床病情判断上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就诊88例患者,根据传统分级方法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分别于就诊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内啡肽浓度。根据我们之前制定的定量分级标准对此88例患者病情重新分级,观察患者治疗转归与血清学检测、定量分级标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传统分级方法的3组患者好转率均低于定量分级方法,且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内啡肽的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定量分级诊断指导急性ATS中毒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意义优于血清学指标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非心脏性猝死与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白云区最多,其次是海珠区、其他区.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均少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P<0.01),分别为调度时间(2.69±1.24)min vs(2.85±1.29)min,到达时间(11.28±5.57)min vs(12.72±6.43)min,院前出车总时间(42.97±20.68)min vs(44.96±21.18)min,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现场时间和急救半径多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P<0.05或<0.01),现场时间(18.99±7.96)min vs(17.53±7.52)min,急救半径(6.52±3.26)km vs(6.29±3.16)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与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1~3月和8:00~10:00最多.在5 525例院前死亡中,其他类的死亡位居第一,循环系统(尤其是心脏性猝死)、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二、第四、第五,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三,>70岁年龄段死亡最多.男性院前总死亡与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院前死亡患者的病情复杂,出车医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加强这方面工作极为重要.心脏性猝死与创伤死亡分别以中老年、青壮年阶段为高发,并已成为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西宁市城东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西宁市城东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院前急救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53±1.02)分钟、(9.15±4.38)分钟、(12.65±5.84)分钟,院前死亡患者分别为(2.45±1.03)分钟、(8.85±4.29)分钟、(27.31±12.62)分钟,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为(2.36±0.95)分钟、(9.47±4.53)分钟、(26.83±13.15)分钟,三者在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院前急救患者的现场时间明显少于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P<0.01).②院前急救、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以第四季度、第三季度、第三季度为最多.③在1 471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其次是其他类;再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④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四,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心脏性猝死又是循环系统类的死亡中最多的;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三,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⑤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总死亡量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创伤和心脏性猝死分别以青壮年、中老年阶段为高发,并分别成为院前急救、院前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