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本实验室建立了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酶复合物-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ABC-IPA)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CBV)特异性IgM抗体,以辅助临床早期快速诊断CBV性心肌炎,现简要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ABC试剂: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生物素-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观察高比容多糖对便秘伴空腹血糖受损及便秘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糖的影响。 方法 选择便秘伴空腹血糖受损患者80 例,便秘并发糖尿病患者60 例,分别给予高比容多糖制剂15 g/d,分3 次 口服,治疗14 d。记录服药前后两组患者粪便分型、排便费力感、排便不尽或下坠胀感、肛门直肠阻塞感及高 比容多糖对便秘患者空腹血糖、血糖波动值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 疗后7、14 d 便秘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及便秘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粪便分型、排便费力感、排便不尽或下坠胀感、 肛门直肠阻塞感等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便秘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 者应用高比容多糖后空腹血糖及血糖波动值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便秘合并糖尿 病患者血糖波动值从(4.14±1.62)mmol/L 下降为(3.60±1.7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比容多糖对便秘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患者的便秘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对便秘合并空腹血糖受 损患者的空腹血糖及血糖波动值有降低和平稳作用;对便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无下降作用,但对血 糖波动值有平稳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不同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PSE治疗,PSE术前及术后1周、1、3、6个月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并与PSE术前配对分析。结果术后各期患者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降低(P〈0.05);脾静脉内径术后各期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P〈0.05);而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后6个月内缩小不明显(P〉0.05)。结论 PSE能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25.
肺癌术后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回输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从16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实体瘤及外周血中获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LAK细胞,并对其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特异性应用 ̄3H-TdR释放试验进行了测定。其中7例肺癌患者接受了TIL回输过继免疫治疗,并于手术前及TIL回输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肝功、肾功、血象等。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3~5天),TIL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5.4±8.2,明显低于LAK细胞的杀伤活性42.8±13.5(P<0.01);在培养至20~25天时,TIL的杀伤活性为53.4±11.2,明显高于LAK细胞的杀伤活性33.6±12.7(P<0.01)。经TIL回输的大部分患者一般状态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增强。除有轻度发热及1例血压下降外,无其它明显副作用。病人的远期疗效正在随访观察中。  相似文献   
26.
黄芪,人参皂甙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应用^3H-TdR释放法,观察了黄芪,人参皂甙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与人参皂甙均能显著增强TIL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二者合用对TIL细胞具有协同正向调节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替代细胞因子,辅助TIL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天然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27.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高流行区,人群中慢性HBV感染率高达9.09%,占全球总数的1/3以上,而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其中HBV持续慢性感染使HCC的发生危险增加了100倍。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HCC又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大肿瘤相关性病因,在我国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且全球每年有100万的新增病例,其中80%的HCC发生与HBV感染有关,并呈明显HBV流行性地理分布,这些都说明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HBV持续慢性感染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对HBV感染的转归机制尚未完全明晰,但HBV感染的结果主要依赖于宿主的免疫应答这一定论已得到共识,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136 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10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95例HBV携带者及20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HBV-DNA复制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结 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组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高复制组(HBV-DNA ≥105•mL-1)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HBV-DNA <103•mL-1)(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及不同HBV携带者组之间IL-12及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患者HBV复制水平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r=0.74,P<0.05;r=0.80,P<0.05)。结论: HBV复制活跃程度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及IL-18的表达,HBV复制程度越活跃,慢性肝病患者IL-12及IL-18表达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9.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与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 ICAM-1,TGF-β1与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IL-1,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和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HBV-DNA或HBeAg阴性患者,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sICAM-1,TGF-β1及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带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NF—α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TNF-α的表达。在HBV感染中,TNF-α主要是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和间接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发挥作用。TNF-α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必然导致不同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TNF—α表达水平间的差异,从而与HBV的慢性持续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