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医药卫生   7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乙双吗啉、乙亚胺治疗银屑病诱发急性白血病16例报告楼金星,杨科,秦似龙,肖丽华,戴光熙,李静华,沈鹏,张泓,张伟华,李殿青,刘伟,曹春,贺才标,宋爱民,李治中,王克强,刘汉棠,陈振华,孙丽敏近年来选用乙双吗啉、乙亚胺治疗银屑病而致白血病屡有报道。虽然...  相似文献   
32.
张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3):3657-3658,3660
目的 探讨大肠癌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对735例大肠癌的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多发于40-70岁(70.75%),30岁以下占5.71%,临床症状无特异,多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腹部包块等,738例大肠癌中检出10例多源癌(1.36%),肿瘤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直肠54.42%。其中223例(54.93%)发生在距肛门7cm以下。乙状结肠17.96%、横结肠6.30%、升结肠5.90%、肝曲5,23%、直乙2.68%、降结肠2.14%、盲肠1.877%、降乙1.61%、脾曲1.07%、吻合口0.80%。组织分型上以腺癌为主,极少为鳞癌,本组仅检出鳞癌2例(0.27%),检出息肉癌变97例,占13%,恶性淋巴瘤9例(1.21%),分化不艮大肠癌仅占11.79%。但多发生在青年患者(P〈0.01)。腺癌分化程度与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 大肠癌多发于40-70岁,但30岁以下并不少见,且年龄越小,分化越差。症状无特异,全结肠均可发生,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多发,多源癌有增多趋势,镜检时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以免漏诊。对无条件肠镜等检查时,应注意行肛门指检,以求旱发现、早诊断。对大肠息肉积极治疗是减少癌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慢病毒———基因转移的潜在新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加深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遗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的新焦点。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可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类。目前常用的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疱疹病毒载体、痘苗病毒载体等,但是这些载体均存在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基因治疗中广泛应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高效转导非分裂期细胞,而腺病毒载体虽然能转导非分裂期细胞,但在体内不能实现目的基因稳定的长期表达,且反复应用容易引起免疫反应。慢病毒载体不但可以感染非分裂期细胞,还具有容纳外源性目的基因片段大、免疫反应小等优点,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以HIV-1为例,就慢病毒载体的生物学特征、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慢病毒——基因转移的潜在新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加深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遗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的新焦点。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可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类。目前常用的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疱疹病毒载体、痘苗病毒载体等,但是这些载体均存在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基因治疗中广泛应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高效转导非分裂期细胞,而腺病毒载体虽然能转导非分裂期细胞,但在体内不能实现目的基因稳定的长期表达,且反复应用容易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几种脑损伤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符合HIE诊断标准的 6 5例患儿于生后 5~ 10d做头部CT检查 ,并于生后 6、12、18、2 4个月做智力测验及神经系统检查。 结果   6 5例中 5 3例发育正常( 81 5 % ) ,12例有不同程度发育落后 ( 18 5 % )。其中智能发育异常 5例 ,可疑 6例 ,脑性瘫痪 (CP) 6例 ,视听障碍 1例。 5例智能发育异常者中 4例为生后头部CT呈广泛低密度改变导致的脑软化、脑发育不良 ( 80 % )。 结论  HIE患儿头部CT呈广泛低密度改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HLA-B*27高分辨等位基因分析对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SSP和PCR-SBT技术对2004年1月-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广东地区1606例骨和关节疾病(0AP)患者(其中确诊AS患者1022例)进行了HLA-B*27低分辨和HLA-B*27高分辨的基因频率调查和分析.结果:OAP患者中B27高分辨基因频率(70.50%,141/200)高于B*27低分辨基因频率(41.82%,588/1 406)(p<0.001);1 022例AS患者中高分辨的B*27基因频率(84.21%,121/133)也高于B*27低分辨基因频率(44.77%,398/889)(P<0.001).HLA-B*27阳性患者表达出的HLA-B*27等位基因为B*2704占88.44%(459/519),B*2705占9.83%(51/519),B*2702占1.73%(9/519).结论:高分辨技术能够准确检测HLA-B*27阳性患者,AS患者在不同地区或人群所表现出的HLA-B*27易感基因不同;应用高分辨技术进行HLA-B*27等位基因分型,将有益于提高AS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发挥对AS预后预测和治疗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应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164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标本,同时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试剂盒和Amsel标准检测BV.结果:与传统的Amsel标准相比,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法诊断BV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81.2%,阳性预测值为80.8%,阴性预测值为93.2%.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致病因子胺较为可靠、快速、简便的诊断BY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江龙  张泓 《新疆医学》2007,37(5):334-336
食品的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际贸易和社会稳定。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食品卫生问题不断发生,导致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和出口贸易受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不同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性组合模式的肺炎链球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敏感性分布的特征,探讨监测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性是否具有代表性意义。方法对2000—2002年每年2~5月北京、上海、广州三家儿童医院门诊就诊(年龄1个月至5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肺炎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检测其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将青霉素敏感性分为R(耐药)、I(中介)和S(敏感),红霉素敏感性分为NS(不敏感)和S(敏感),按青霉素敏感性/红霉素敏感性组合模式可分为6组(没有分离到R/S模式菌株)。R/NS组29·8%(17/57)对头孢曲松不敏感;对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均不敏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敏感株只出现于R/NS组。I/NS组仅0·03%(8/288)对头孢曲松不敏感;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不敏感率分别为38·2%(110/288)和52·4%(151/288)。头孢克洛不敏感菌株还出现于I/S组。复方新诺明敏感性主要与红霉素是否敏感有关。氯霉素耐药株在各组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NS和I/NS几乎都是联合耐药株,S/S组无联合耐药株。结论不同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性组合模式的肺炎链球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敏感性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青霉素和红霉素是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监测的代表性药物。  相似文献   
40.
<正> 本品是日本医药工业(株)开发的镇痛剂,1987年1月被批准上市,同年4月开始销售。本品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活性是镇痛新的1~2倍,但其引起的抗药性比吗啡和镇痛新轻,形成的速度也徐缓。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癌症和手术后疼痛。用法:成人一次15mg(1安瓿),皮下或肌肉注射。随症可增减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