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多羧酶缺乏患儿的临床与生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多羧酶缺乏患儿的临床与生化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5例多羧酶缺乏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血生化、影像学和视听诱发电位检查及治疗反应的随访。结果1例为婴儿型多羧酶缺乏,表现为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嗜睡、昏迷,严重尿布疹。伴严重酸中毒,乳酸、血氨增高。4例为晚发型,其中脊髓受累2例,阵发性肌张力不全1例,惊厥和智力、运动倒退1例。部分患儿伴视力异常,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皮疹、秃发和轻度酸中毒和乳酸升高。MRI示脊髓、脑白质、丘脑和桥脑均受累。视听诱发电位有传导延迟。治疗后表现均迅速改善或消失。结论多羧酶缺乏患儿临床多样,伴不同程度酸中毒、乳酸血症,经生物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Rett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精神运动发育的神经遗传病,诊断主要依靠国际上根据临床表现制定的标准,包括典型和非典型Rett综合征两类。该病的遗传方式尚无定论。致病基因是位于染色体xq128的MECP2基因,编码甲基化结合蛋白2。推测致病机制为MECP2基因突变导致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使胚胎发育时期应当转录静止的基因继续转录,而这种“转录噪音”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致病作用。典型Rett综合征患儿MECP2基因主要有8种热点突变。MECP2基因作用的下游靶基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构建并鉴定大鼠MeCP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以便应用RNAi技术进一步研究MeCP2功能.方法 设计针对大鼠MeCP2 mRNA靶序列的小发夹状RNA,化学合成含茎环结构的正义链与反义链,退火形成双链后,与酶切后的pLentiLox3.7载体片段进行连接、转化.用菌落PCR法、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克隆.结果 重组克隆经菌落PCR及酶切证实shRNA正确插入慢病毒载体,DNA测序证实插入的序列正确.结论 两个大鼠MeCP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应用RNAi研究大鼠MeCP2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总结儿童缺血性脑卒中(IS)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 对1997年9月-2008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65例IS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23例;发病年龄3个月~15岁,平均5.2岁.结果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依次为肢体偏瘫[58例(89.2%)],中枢性面瘫[36例(55.4%)],惊厥[19例(29.2%)],语言障碍[17例(26.2%)],头痛[12例(18.5%)],感觉障碍[10例(15.4%)],锥体外系症状[5例(7.7%)].神经影像学(CT/MRI)检查显示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32例(49.2%),其中27例仅有基底核区梗死,5例同时伴其他部位梗死.多脑叶梗死26例(40.0%),顶叶梗死4例(6.2%),半球梗死3例(4.6%),颞叶梗死、丘脑梗死各2例(各3.1%),脑干梗死1例(1.5%).65例患儿中,40例进行了血管影像学检查,其中31例异常,以大脑中动脉受累最常见(26例,83.9%).常见病因为烟雾病(18例,27.7%),头部外伤(16例,24.6%)和感染(14例,21.5%),17例(26.2%)患儿为多病因共存,13例(20.0%)患儿末找到任何病因.结论儿童IS发病高峰为幼儿及学龄前期;最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为肢体瘫痪;神经影像学显示基底核区梗死最常见;常见病因为烟雾病、外伤和感染.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因生物素酶缺乏症所致皮肤、神经损害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运用尿有机酸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干燥血液生物素酶活性测定进行筛查与诊断,对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特点、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男,生后2个月头部出现散在湿疹、脓疱疹,8个月时全身发红、脓疱疹;智力发育正常,运动发育落后,6个月起出现肌张力不全样发作.5岁4个月时来院.体检见重度营养不良貌,毛发稀黄,全身弥漫性浸润性红斑,头面部、躯干、四肢散在脓疱疹,表面可见脓痂.全身瘫痪,四肢挛缩,躯干及四肢肌张力增高.实验室检查发现轻度贫血、代谢性酸中毒、血浆肌酸激酶增高.有机酸分析显示尿乳酸、丙酮酸、3-羟基丙酸、丙酰甘氨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高.干燥滤纸血片生物素酶活性<0.1pmol·min-1·3mm-1,符合生物素酶缺乏症.经生物素(10mg/d)补充治疗与营养干预后,患儿全身情况逐渐好转,2周后皮疹愈合,经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亦逐渐提高.结论 生物素酶缺乏症常导致严重皮肤与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挽救患儿的关键.该患儿以脓疱性银屑病样损害及肌张力不全型脑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生物素补充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发现过晚,遗留下肢痉挛性瘫痪.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STXBP1 基因突变与不明原因新生儿难治性惊厥的关系。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法对11 例原因不明的新生儿难治性惊厥患儿进行STXBP1 编码区的突变检测。结果 11 例患儿中,1 例检测到STXBP1 基因突变。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突变位点c.1439C>T(p.P480L)。结论 在新生儿难治性惊厥患儿中,可检测到STXBP1 基因突变,为该类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儿童心因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儿童心因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儿童心因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加以分析。39例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75例次行脑电图检查,另外还进行了肌电图,脑脊液,肌酸磷酸肌酶等检查,结果:86例中男44例,女42例,城市62例,农村24例,发病年龄为4.7-14岁,其中7-12岁81例(94%),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1-29d29例,1-12个月39例,1-2岁9例,2-8岁10例,发病诱因明确者59例(69%),其中学习负担过重24例,躯体疾病后和家庭环境不良分别为18例(21%),6例(7%),诱因不明2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瘫痪23例(27%),抽搐13例(15%),其他如头痛,晕厥,感觉异常,头晕,幻视等。曾被误诊为癫痫15例,病毒性脑炎8例,周期性麻痹5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4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发作性睡病,风湿热,过敏性紫癜,静脉炎,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直立调节障碍,血管迷走性晕厥,多发性抽动,脊髓炎各1例,所有辅助检查未见阳性指征,均除外器质性疾病,结论:儿童心因性疾病并不少见,学习负担过重是首发诱因,其次是躯体疾病后和家庭环境不良,临床表现多样,易于误诊,应引起儿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8.
绝经后取节育器(IUD)是计划生育手术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手术,为减轻受术者的不适及痛苦,我们于2000年1月-2001年3月对35例绝经后取IUD失败的妇女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半小时后在次取IUD,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刘娟  刘永芳  包新华  车军双 《护理研究》2006,20(20):1813-1814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对套管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外科需输注甘露醇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输注甘露醇同时局部给予中药热敷,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疼痛程度、套管针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明显延迟,且疼痛程度轻,套管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中药热敷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推迟静脉炎发生时间,减轻疼痛强度,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60.
癫(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癫(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年龄调整的患病率为2.2/1 000~41.0/1 000,以青少年患病率最高,发病率为16/10万~51/10万,婴儿与儿童早期最为好发.癫(癎)患者的病死率高,是普通人群的 2~5倍.不同地区癫(癎)患病率、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受地区文化、社会经济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