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新垣 《天坛药讯》2004,16(3):46-49
病毒的相互干扰是人们早就知道了的现象,即当人(或动物)受到第一次病毒感染之后,会干扰(或阻止)第二次病毒的再感染,1757年Isaacs和Lindenmarm证明这是由于第一次病毒感染时,产生了一个物质叫干扰素(Interferon),它可以干扰第二次病毒的感染。在这以前科学家已发现了磺胺和抗生素,对于细菌的感染产生了很好治疗和防范作用,但人们对于病毒的感染,当时仍束手无策,所以干扰素的发现就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和兴趣,希望能将它用之于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52.
福氏完全佐剂(FCA)通常用来包裹抗原免疫动物制备抗体,而 FCA 本身还有刺激动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Ito 等人率先用福氏佐剂包裹化疗药物,配合肝动脉栓塞,肌注 IL-2,来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取得较好效果。而用 FCA包裹 IL-2,或同时包裹化疗药物及 IL-2进行抗肿瘤实验者,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进行了有关的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脂质体介导IFN-γ基因治疗荷大肠癌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γ 干扰素 (interferon γ ,IFN γ)基因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携带IFN γ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IFN γ ,以脂质体作载体 ,对荷大肠癌小鼠行瘤体内注射IFN γ基因 ,检测经基因治疗后小鼠体内IFN γ基因的表达、脾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 toxicTlymphoctye,CTL)活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局部的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及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果经IFN γ基因治疗后 ,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FN γ表达量和脾脏的CTL活性明显增强 (P <0 0 1) ,肿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明显 ,肿瘤生长受到抑制 ,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结论利用IFN γ基因治疗大肠癌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腺病毒对不同血管内皮及成纤维细胞的转染和对人冠状动脉搭桥动脉静脉血管的转导,为携带目的基因的腺病毒治疗血管狭窄提供更好的转染途径。方法:腺病毒Ad5CMVLacZ体外转染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成纤维细胞(PA317)并间接转导入胸廓内动脉和大隐静脉血管环,运用β-半乳糖苷酶活性X-gal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染情况,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腺病毒载体能使外源性基因有效地转入HUVEC、PA317及两种血管环并获得蛋白表达;两种血管环在转染10d后仍有β-半乳糖苷酶蛋白的表达,且大隐静脉有新内膜形成和中膜的增厚。结论:从细胞水平上证明腺病毒载体能将治疗性目的基因导入各种血管细胞及动静脉血管并获得表达,提示血管内膜和外膜都是腺病毒有效转染的途径;临床上无论动脉或静脉的血管狭窄都可能通过用腺病毒作为载体进行基因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55.
低剂量照射对LAK细胞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采用^H-TdR释放实验,观察了低剂量γ射线照射的LAK细胞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的影响。来自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用重组白介素2培养96小时获取LAK效应细胞,在细胞培养的不同时期给予培养中的细胞一次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  相似文献   
56.
人γ-干扰素基因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用于基因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 将人γ-干扰素(huIFN-)全长cDBA经序列测定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IFN-γ,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传染人大肠癌细胞,用PCR、RT-PCR对该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进行鉴定,并对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该基因已经有效地进入人细胞内并实现了表达。结论 利用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将huIFN-γ基因悼入肿瘤细胞内,并获得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57.
鼠、人、牛、猪的生长激素(GH)染色体基因国外已先后有报道。羊的生长激素染色体基因,文献尚未见报道。我们在国内条件下,分离到羊生长激素(GH)编码的染色体基因,经DNA全顺序测定,结构完整,可用于肉、毛、乳高产新品种动物的基因工程培育研究。  相似文献   
58.
人γ-干扰素基因导入人大肠癌细胞中的方法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将人γ-干扰素(huIFN-γ)huIFN-γ基因尽快用于临床基因治疗,寻求基因导入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导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huIFN-γ基因导入人大肠癌细胞株,利用PCR、RT-PCR以该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进行鉴定,并对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的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基因已经有效地进入细胞内并实现了表达。结论:利用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将huIFN-γ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持续时间可以满足肿瘤基因治疗的需要,不同细胞株基上清中huIFN-γ的分泌量不同。  相似文献   
59.
rIL-2在小鼠体内抗结核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型结核菌H_(37)RV株和耐药结核菌分别感染小鼠。5和15天后,每只小鼠以重组白细胞介素-2作肌肉注射,分5000u和10000u/只两组,连续注射10天,观察小鼠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经实验治疗后,小鼠脾脏内总菌数和活菌数明显减少。感染后于上述用药时间,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0.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靶向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γ干扰素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利用γ-干扰素(IFN-γ)基因治疗对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ALB/C小鼠成瘤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株制备小鼠结肠癌腹腔转移瘤模型,用携带鼠IFN-γ基因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AdIFN-γ进行治疗,同时利用携带LacZ(β—galactosidase)基因的腺病毒AdLacZ和PBS(phosphate—buffered saline)作空白对照,检测经基因治疗后小鼠体内IFN-γ基因的表达情况、脾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变化、肝转移的发生及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果:经IFN-γ基因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FN-γ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脾脏的CTL活性明显增强(P〈0.05),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肝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结论:利用IFN-γ基因治疗大肠癌具有明显的疗效,并对其肝转移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