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文题释义: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利用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及股直肌与臀中肌之间的肌肉间隙显露髋关节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一种微创技术。 学习曲线:以横轴表示反复次数(探索次数)、以纵轴表示各种学习测试、学习过程的曲线。 背景:近年来,随着现代外科手术向着微创和“快速康复”的趋势发展,直接前入路开始受到骨科医师的青睐。 目的:从直接前入路发展历史、手术适应证及患者选择、手术方法、常见并发症、术式优点、学习曲线等作一综述,以期为髋关节置换的快速康复提供思路。 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56至2020年收录的有关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inimally invasive,direct anterior approach,total hip arthroplasty,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complication,learning curve”,中文检索词为“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并发症,学习曲线”,最终纳入67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因其走行于肌筋膜间隙,而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神经肌肉界面入路,理论上不伤及重要的肌肉与神经血管,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微创手术入路;②虽然直接前入路具有康复快、患者术后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但由于国内大部分术者都是从其他入路改变过来的,存在着学习曲线长、早期并发症高等缺点。 ORCID: 0000-0002-4061-2330(刘天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一种在染色体制备过程中避免样本间互相混淆污染、缩短制备时间和降低制备成本的简单方便、经济安全的方法。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从2005年起,对1000例血标本、1000例组织培养标本包括羊水、绒毛和流产组织分别使用传统法和一管法进行对照培养和制备染色体。结果 两种方法成功率接近,均获得满意的染色体分裂相;但与传统法相比,运用一管法可以在染色体收获过程中未发生标本混淆的差错事故,并且平均每例血标本收获时间可以节约1.5 min,成本降低11.1 元;每例组织标本可以节约12 min,成本降低74.4 元。结论 一管法也许是一种简便、安全、误差少和成本低值得推广的染色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反复性流产(RSA)夫妇的染色体检测结果,探讨RSA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产医院就诊的1 180对(2 360例)RSA夫妇为研究对象。采用G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及监护人知情同意,与受试对象本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2 360例检测对象中,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患者为189例(8.0%),其中,女方染色体异常者为107例,男方染色体异常为82例;RSA=2次患者为135例,RSA=3次为45例,RSA≥4次为9例。189例染色体异常患者中,染色体结构异常为38例(20.1%,包括26例染色体平衡易位、7例罗伯逊易位、4例染色体倒位和1例染色体缺失);染色体多态性为151例[79.9%,包括103例次缢痕增加、21例inv(9)染色体倒位、17例染色体随体柄增长、5例染色体随体增加和5例染色体着丝粒异染色质增加]。 结论夫妇双方或任意一方染色体异常均是导致RSA的重要细胞遗传学因素。染色体多态性在RSA发病因素中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4.
心肺脑复苏术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技术措施,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制定心肺脑复苏术,一直是救援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业救援人员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的复苏,既不同于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35.
SARS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激素治疗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方法:对39例具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并确诊的SARS患者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随激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rs=1,P〈0.05)。结论:SARS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根本原因是激素的用量过大。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阿仑瞵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人为造成后肢骨折后,予以阿仑瞵酸钠灌胃,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组织学、骨密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变化。[结果]X线、组织学显示两组骨折同时愈合。两组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在14-42 d均出现高峰,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显示自42 d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折部骨密度有较明显差别。[结论]阿仑瞵酸钠可使钙离子沉积于软骨痂,提高骨密度,对于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是一种良好的方法。但阿仑瞵酸钠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过程,既无延缓作用也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检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血浆和腹水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含量变化,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血浆和腹水uPA和uPAR水平的变化及其uPA/uPAR比值与其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硬化并发SBP病人血浆和腹水23例及正常人30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结果①SBP病人血浆uPA和uPAR含量水平分别为(0.63±0.29)μg/L、(0.47±0.35)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05±0.01)μg/L、(0.08±0.009)μ/L,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SBP病人腹水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0.68±0.35)μg/L、(0.54±0.42)μg/L,均明显高于其血浆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SBP病人血浆uPA/uPAR比值分别为(1.93±1.26)μg/L、(1.91±1.33)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07)μ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其血浆和腹水之间uPA/uPAR比值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SBP病人腹水中uPA及其受体uPAR含量水平高于其血浆中的水平,血浆和腹水uPA/uPAR比值在评估肝硬化病人的病情转归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技术在超声波检测胎儿肾脏多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产前检查并且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胎儿肾脏多囊性病变的107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07例胎儿肾脏多囊性病变的孕妇于中或晚孕期分别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脐带血标本的临床资料,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与SNP-array检查。本研究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107例胎儿肾脏多囊性病变的胎儿样本中,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3例,异常检出率2.8%(3/107);SNP-array检出异常9例,异常检出率为8.4%(9/107)。SNP-array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检出染色体异常中,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1例克氏综合征,1例45,XN,der(14;21)(q10;q10),1例46,XN,der(13)t(3;13)(q27;q34)。但SNP-array检出异常的病例中,6例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1例为可能性拷贝数变异,2例为临床意义不明拷贝数变异。结论 对超声检测提示胎儿肾脏多囊性病变的胎儿样本,SNP-array检测技术可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胎儿唐氏综合征(DS)的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在中孕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接受中孕期羊膜腔穿刺术的18 693例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本组接受中孕期羊膜腔穿刺术孕妇的DS产前诊断指征包括:高龄(≥35岁,11 664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酶联免疫法检测21-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270、18-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350,4 226例),胎儿超声检查结果异常(620例),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651例),夫妇双方或一方为地中海贫血患者(782例),以及不良孕产史(748例)与无创产前检测(NIPT)结果呈阳性(2例)。上述进行中孕期羊膜腔穿刺术的胎儿DS产前诊断指征均为单一指征,无交叉。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进行遗传学检查,对胎儿DS进行确诊。对具有胎儿DS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中孕期孕妇的胎儿DS检出例数及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羊膜腔穿刺术前均与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18 693例孕妇于中孕期进行羊膜腔穿刺,共计检出151例DS胎儿,检出率为0.8%(151/18 693)。对中孕期DS胎儿的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DS检出例数及检出率的研究结果显示,分别于11 664例高龄、4 226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620例胎儿超声检查结果异常、651例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782例夫妇双方或一方为地中海贫血患者、748例不良孕产史及2例NIPT结果呈阳性的孕妇中,检出DS胎儿45、79、15、2、5、3及2例,胎儿DS检出率分别为0.4%、1.9%、2.4%、0.3%、0.6%、0.4%及100.0%。对上述中孕期具有胎儿DS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胎儿D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3,P0.001)。结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高龄(≥35岁)妊娠及胎儿超声检查结果异常,是中孕期产前筛查胎儿DS的重要产前诊断指征。同时,应重视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和地中海贫血等产前诊断指征,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对超声确诊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总结染色体异常与畸形部位和畸形数目的关系,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产前诊断指征为先天畸形儿的576例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先天畸形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比例。结果:细胞培养成功551例(成功率95.66%)。染色体异常90例(16.3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63例(占染色体异常的70.00%),性染色体异常25例(占染色体异常的27.78%),三倍体1例,标记染色体1例。 染色体异常的畸形儿中,主要为心脏畸形31例(34.44%),皮肤水肿30例(33.33%),面颈部异常21例(23.33%),脑部结构异常20例(22.22%),消化系统畸形11例(12.22%)。结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极高;对超声提示为先天性畸形儿者应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