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19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太湖东岸平原中全新世气候转型事件与新石器文化中断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于世永  朱诚  曲维正 《地理科学》1999,19(6):549-554
来自苏州草鞋山遗址年代学,生物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新石器文化演进与全新世气候突变的事件有关。高分辨率,连续的孢粉,粒度和磁化率记录证实,崧泽文化是在暖湿气候条件下出现和繁荣的,发生在5365aB.P左右的一次干旱事件使之走向衰落,而出现在全新世大西洋期与亚北方期过渡阶段的一次气候转型事件中断本区文明达200年之入。5160aB.P.以后,气候转为暖干,经历了一次干旱事件后,良渚文化发  相似文献   
42.
黑龙江省讷河市新生代地层与非金属矿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诚  李赋 《黑龙江地质》1994,5(1):27-29
  相似文献   
43.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合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学研究进展,着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太湖的形成与演变、全新世海侵与海面变化、史前环境的重建以及文化断层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该区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多学科交叉方法的运用和各种环境代用指标的相互印证、高分辨率研究、考古地层剖面与自然地层剖面的对比、古环境演变的定量研究以及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等。  相似文献   
44.
通过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法和比值法分析提取出尉迟寺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本区5050aBP以前的新石器时期为暖湿的气候环境;大汶口文化阶段气候总体偏干冷,存在数次波动;从大汶口至龙山文化期间,本区气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干冷转向温湿,这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龙山文化的繁荣。在5050aBP之前及4620aBP、4700aBP前后可能都发生过冷干事件。  相似文献   
45.
关勇  朱诚 《地层学杂志》2006,30(4):351-355
通过对林峰桥剖面的磁化率值,Rb、Sr含量和14C年代等的测定,发现在21070aBP前后,磁化率值异常增高,Rb/Sr比值降低,揭示出南京江北地区在这一时段,风化淋溶作用不强,可能经历了一次突然的气候冷干事件,与北半球广泛记录的Heinrich事件的H2同时期,可能是Heinrich事件在东亚季风区的又一响应。  相似文献   
46.
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2个冷期即末次冰期盛冰期、新仙女木时期和3个温暖期;2.在末次冰期盛冰期时本区的年平均气温未低于0℃,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至多为一种冰缘环境  相似文献   
47.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朱诚  卢春成 《地理科学》1996,16(3):207-214
贝壳堤是重要的海岸标志物,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有9条贝壳砂堤,苏北北,中部沿海区各有4条贝坝砂堤或沙坝,根据贝壳砂堤分布特点和测年数据结合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遣址分布规律,探讨总结华东涡海古海岸线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8.
长江三峡中坝遗址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世界上也罕见的“通史式”遗址。它不仅蕴藏大量的文化内涵,而且包含极其丰富的自然环境演变信息,是研究三峡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理想剖面。文章对遗址地层中的铷(Rb)、锶(Sr)值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剖面地层中的Rb含量偏低,而Sr含量偏高,Rb/Sr比值变化较大。Rb/Sr比值已成为区域环境演变研究中较理想的替代指标,根据Rb/Sr比值的环境指示意义发现,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中晚期以来气候环境总体上逐渐趋于恶劣;气候冷暖湿热变化剧烈;寒冷期长于温暖期,并没有明显地向湿热方向发展趋势。与长江下游等东部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峡地区也存在明显不同之处:隋唐暖期不明显,而中世纪暖期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49.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冰缘地貌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诚  崔之久 《南极研究》1991,3(3):25-38,T001
  相似文献   
50.
Neolithic culture series in the Yishu River Basin developed in the order of Beixin culture-Dawenkou culture-Longshan culture-Yueshi culture.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 of Longshan culture (4600-4300 cal. yr BP),the climate in the Yishu River Basin was warm and wet. Paddy-oriented agriculture planted paddy was very developed. The society was flourishing with great amount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The cooling starting in 4200 cal. yr BP made the paddies shortfall in output or even no seeds were gathered. This situation in-tensified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population and resource. The scarcity in natural resource led to substantial decrease in population and subsequent drop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About 4000 cal. yr BP Longshan culture was displaced by Yueshi culture which was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simple and unsophistic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