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分析比较FMS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重点研究分布式控制系统在FMS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引入“竞争机制”的方法来改善分布式系统整体性能的思想,并举例简要介绍有关竞争规划及算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62.
基于技术的医学内植物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目标组织的医学CT或MRI等测量数据,通过反求软件对数据进行反求、重构获得所需医学内植物的三维数据模型,由快速成形技术完成临床产品制造,是具有复杂形状医学内植物产品较为理想的制造方法。这里通过对两种内植物产品制造工艺的具体分析,阐述了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3.
电子束在快速制造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能量密度的电子束在加热熔化金属方面具有和激光束相似的功能,但电子束在快速原型与快速制造领域的应用却远不及激光。通过对电子束和激光束的对比,介绍了电子束烧结快速制造技术,指出电子束在快速制造领域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快速成型与制造技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成型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与其它相关技术结合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快速成型技术的本质是信息处理与转换,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其中信息及信息转换进行了分类分析,并从信息论的角度对各个信息转换处理环节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技术体系中各项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对该技术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网络时代快速成型与制造技术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快速成型技术体系虚拟集成的概念。  相似文献   
65.
介绍在快速原型制造(RanidPrototypeManufacturing,RPM)领域中采用小功率CO2激光器完成分层实体制造(SlicingSolidManufact-uring,SSM)的工艺,着重论述SSM技术中光路系统的设计,M-220试验机制造原型的精度分析与控制。  相似文献   
66.
基于RP原型的等离子喷涂快速制模工艺是一种新型快速模具制造技术。主要结合不锈钢粉末喷涂模具制造过程,重点讨论了这种模具的结构、制造原理、方法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7.
基于低温喷射堆积成形工艺开发了可成形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材料的快速成形设备。设备采用PMAC数控卡和伺服电动机实现X/Y平面的点位控制和轮廓扫描,集成4个喷头和低温冰箱实现分层堆积制造。所制造的样品已用于大段骨快速成形制造领域。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熔融堆积成形工艺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材料挤压。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机型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分级加压挤出方式,并采用该方式开发完成了基于熔融堆积工艺的MEM-600成形机。  相似文献   
69.
在分析液压机的油缸结构的基础上,认为矩形油缸具有极好的工艺适应性,具有有效工作面积大、载荷传递路径短等优点,但存在应力应变问题严重等缺点。通过选用高强钢丝预应力缠绕结构和对预应力缠绕油缸不同的缠绕曲面进行计算,得出了最佳的缠绕曲面为椭圆结构,并通过力学分析,提出了矩形油缸椭圆缠绕曲面的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70.
利用MSC.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金属粉末致密化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采用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方法描述的大位移弹塑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压制方式、摩擦条件)对不同侧压系数(K=4、6、8)压坯中金属粉末致密化成形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向压制工艺相比单向压制工艺可改善压坯应力和密度均匀性;摩擦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增大金属粉末移动,减少应力集中,降低粉末压制力,提高压坯密度均匀性;而相同压制工艺下,压坯高径比小时,密度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