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3篇
工业技术   20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的燃烧技术,有许多其它燃烧装置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就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气固两相流体动力特性对其设计的影响;一、二次风比例,燃烧份额对其设计的影响;炉内传热系数对其设计的影响等方面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42.
对循环流化床中的关键技术之一——U型非机械阀回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所设计的U型阀对粒径很细(介于GeldartA和B类之间)的锅炉飞灰做回送试验,研究了阀内布风方式、风量及阀的输送段高度对固体循环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该U型阀具有良好的输送性能而且启动很快。  相似文献   
43.
石灰石孔隙结构改性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固体颗粒孔径增扩仪上对石灰石进行了孔径闪蒸增扩试验,并在气流反应器上对样品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闪蒸改性试验能够增大石灰石的小孔孔径,降低石灰石的平均粒径,增加孔容积.由于石灰石孔径增扩后,孔隙之间的交联性得到了提高,所以使比表面积稍有减小.闪蒸改性后石灰石对反应气体的输运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减小了热解过程中烧结的影响,提高了孔隙内表面积的脱硫活性,所以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孔径增扩后样品的脱硫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4.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在磁场中聚并脱除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在均匀磁场中的二元碰撞聚并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大同烟煤飞灰粒子的聚并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求解聚并动力学方程计算了粒子的聚并脱除效率,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燃煤可吸入颗粒物聚并系数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粒径差异越大,重力对聚并的加强作用越大;粒径越大,布朗力对聚并的影响越弱;同聚并系数对外磁场强度的变化规律一样,粒子的聚并脱除效率随外磁场的增强而增大,在粒子饱和磁化后,聚并脱除效率达到最大值;延长粒子在磁场中的停留时间以及增大其质量浓度,都可以提高粒子的聚并脱除效率,在质量浓度和停留时间分别为40 g·m-3和1. 2 s时,粒子聚并脱除效率可达44%;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5.
在一座热态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对焚烧过程烟气成分进行了在线检测,重点考察红水焚烧量、二次风率、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等因素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Ox排放浓度随着红水焚烧量或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红水在密相区喷入比例或二次风率的增加而减小。由于循环流化床低温和分级燃烧对NOx生成的抑制作用,各试验工况NOx排放浓度均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6.
温室气体减排已成当今研究的热点,具有应用前景的几个脱碳技术,分别是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碱金属基固体吸收剂低温脱除烟气中CO2的新工艺和钙基吸收剂CO2近零排放增压流化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艺。文章结合东南大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钾钠基固体吸收剂低温脱除CO2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最新科研成果,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碱金属基吸收剂干法脱除CO2技术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需求低和能耗低等优点,与其他CO2减排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值得重点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47.
壁面滑移条件下水煤浆的流动阻力和减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试规模的浆体输送装置上进行水煤浆直管流动阻力试验,在壁面滑移特性和流变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将水煤浆管内流动划分为3种形态,并重点研究了浓度、温度、煤粉粒径、管径和流动形态对流动阻力特性和减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各因素变化时,流动阻力的变化通过改变流变特性和壁面流动条件实现;各因素对摩擦阻力系数和减阻率的影响规律取决于浆体所处的流动形态;在同一流动形态范围内,不同的浓度、温度、煤粉粒径或管径下,滑移减阻率随流速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48.
O2/CO2气氛下石灰石脱硫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沉降炉中进行了石灰石的脱硫特性研究。表明用20%O2 80%CO2的混合气体作助燃气时比用空气作助燃气时有较好的脱硫效果,并能减少NOx的排放,是一种新的能同时控制CO2,SO2和NOx三种污染物的好方法。图8参8  相似文献   
49.
来文系统地介绍了35t/h飞灰循环再燃无烟煤沸腾锅炉的整体设计方案,详细阐明了各项新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该方案的实施可望对我国劣质煤电站沸腾锅炉提出一个合理的炉型,在沸腾锅炉完善化方面可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50.
在一座0.5MW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了烟气中N_2O的排放特性。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的燃料配比,不同的锅炉运行参数,如一次风率、过量空气系数、床温和Ca/S比等对烟气中N_2O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对于混合燃料,随焦煤比增大,N_2O排放浓度增高;对纯焦而言,其N_2O排放浓度最低。对于不同焦煤比的燃料,随着一次风率的增大,N_2O排放浓度增高。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N_2O的排放浓度增加。无论焦煤比是1:1或3:1的燃料,当床温升高时,N_2O的排放浓度减小,且随焦煤比的增大,受床温的影响更敏感。焦煤比为1:1的混合燃料,随Ca/S比增加,N_2O排放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