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12.
13.
为探讨局部腐蚀对探针读数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能谱等表征方法对20号碳钢探针的失效进行了研究。宏观和微观形貌表明,探针表面随机分布着大小不均的腐蚀坑;金相结果表明,探针材质合格,晶体组织均匀;能谱分析表明,腐蚀坑内存在氯离子和硫元素的局部聚集现象。不均匀的覆盖物在探针表面的形成,以及在电位差及腐蚀介质的影响下,探针表面发生了局部电化学腐蚀,较多腐蚀坑的出现引起了感应电阻信号的跳动,产生了数据的失真。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经预处理的太阳能电池用硅片在硫酸铜溶液中光诱导沉积铜而制备光伏电极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带电入槽而无冲击电流的操作方式时,所得到的沉积层具有较好的结合力.采用封闭背电极的操作方式可以减少铝层溶解而避免镀液被污染.若采用开放的连接方式,铝电极的溶解和金属铜的沉积取决于外加电位.当施加电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Tafel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进行盐雾试验,研究了新型三价铬彩色钝化剂SF-571和蓝白钝化剂SF-572对镀锌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与进口钝化剂进行对比。氯化钾镀锌工艺为:KCl200g/L,ZnCl250g/L,H3BO335g/L,柔软剂30mL/L,光亮剂1.5mL/L,25°C,25min,电流密度2A/dm2。电化学分析表明,所有镀锌层钝化膜在1%NaCl溶液中均存在钝化现象,采用自制钝化剂SF-571和SF-572所得膜层的耐腐蚀性能达到或优于用进口钝化剂所得膜层。对比膜层的表面形貌可知,自制钝化剂钝化所得膜层表面更平整、致密。  相似文献   
16.
加氢装置的热低压分离器液位计接管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焊缝开裂现象。本文分别采用断口宏观及微观观察,金相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对裂纹部位进行理化分析,并结合现场工况对其开裂原因进行了综合讨论。结果表明:分离器液位计接管焊缝硬度高达397.5 HV_(0.1),对应力腐蚀开裂较敏感;在湿硫化氢存在的情况下,发生了硫化物应力开裂。同时提出有用的建议,为类似工况环境的装置设计提供可行的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添加剂对镀锌的作用及其机理说法不同.用线性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了聚乙二醇400(PEG400)及其与苄叉丙酮(BA)复配在氯化钾(KCl)溶液中对锌电沉积的影响;根据Scharifker-Hills成核模型拟合了电流-时间数据.结果表明:PEG400和BA混合比单加更能增大锌在KCl溶液中电沉积的过电位,能更有效地抑制析氢反应;锌的电沉积机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加入的添加剂,仅添加PEG400,锌电沉积机理与无添加剂的一样,都是晶核瞬时形成和成长的过程,PEG400和BA同时加入,锌的电沉积机理是晶核连续形成后转为晶核瞬时形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氯化钾镀锌高效添加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无机盐和pH对含有添加剂的酸性氯化钾镀锌溶液吸光度的影响.在最佳吸收波长227.50 nm和pH 5.52~5.58范围内,测定了电镀中不同电流密度下A柔软剂分别在阴、阳极上的消耗速率.该方法快速,方便,可用于电镀过程中A柔软剂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用交流阻抗结合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硫酸溶液中V(IV)/V(V)电对在碳纸电极上的阻抗特性。结果表明,碳纸电极在开路电位[0.2V(vs.SCE)]下仅表现为–COH/–C=O电对的氧化还原行为。在极化电位0.7-1.2V下测得的交流阻抗是由于V(IV)/V(V)电对的氧化还原行为引起的。极化电位对V(IV)/V(V)电对的交流阻抗参数影响很大,电荷转移电阻及双电层电容在0.9V的极化电位下出现最小值,而扩散电容在此电位下则有极大值,这种影响规律与通过控制V(IV)和V(V)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比例能构筑不同开路电位的钒电解液中所得的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20.
光诱导沉积技术因具有可以不用屏蔽或遮盖也能使金属离子在材料表面沉积出各种图案的优点,而成为微电子领域和光伏领域替代传统丝网印刷技术制备选择性图案或者使图案金属化的方法。本文回顾了光解型和光生电子型光诱导沉积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镀液稳定性研究,防扩散层与基体结合力的提高,镀层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改善,以新的镀种取代贵金属,以及产品寿命的延长,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