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4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2xNi0.5-xMn0.5-xO2(2x=0.1,0.2,0.33和0.5).对产物进行了XRD,SEM、充放电和DSC测试,以考察不同Co含量2x对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材料中Co含量2x的提高,材料的品格参数和晶胞体积逐渐减小,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能力得到改善.特别当2x=0.33时,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175 mAh·g-1,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9.1%.同时其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2.
锂离子电池中电沉积锡镍合金电极的嵌锂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获得具有更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Sn—Ni合金电极.对合金镀层组成与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电沉积Sn—Ni合金电极是Ni,Sn2和Sn复合电极,电极中Sn与Ni的摩尔比为1:1.15,电极首次放电容量可达500mAh/g,库仑效率88%,前10次循环库仑效率都在98%以上,50次循环时放电容量仍可达350mAh/g,库仑效率在94%以上.循环伏安和微分容量曲线都表明,多次循环后的电极完全表现出电沉积Sn电极的特征.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循环后的Sn—Ni合金电极发生了严重的膨胀和破裂.  相似文献   
43.
以SnCl2为原材料,采用化学还原和葡萄糖水热法制备了Sn/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EDS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为300~700nm大小的球形核壳结构,核为金属锡,壳为碳;复合材料的首次脱锂比容量为700mAh/g,循环40次后比容量稳定在450mAh/g,循环300次后仍保持约400mAh/g的比容量,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4.
贮氢合金表面处理及其对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去除贮氢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改善贮氢材料的表面特性 ,以提高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将贮氢合金用 6mol/LKOH处理后 ,用pH为 5~ 6(含添加剂 )的缓冲溶液洗涤。以扫描电镜 (SEM)观察处理后的合金 ,发现合金表面形成的裂纹较少 ,X光电子能谱 (XPS)分析则表明 ,经处理后的贮氢合金表面氧含量从 48.6 %下降到 2 6 .5 % ,表面镍含量从 39.78%提高到 54 .2 1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吸收光谱 (ICP AES)检测也得到了与XPS相似的结果。研究表明 ,本处理方法比通常用 6mol/LKOH +0 .2 5mol/LNaH2 PO2 处理的合金具有更好的表面形貌和更低的表面氧含量 ,有利于MH Ni电池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5.
锡基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学还原法制备的Sn-SnSb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SnSb百分数为24 5%的材料性能更优越,循环30次后容量还能保持在380m·Ah/g左右;热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复合电极的循环性能,含SnSb百分数为24 5%的材料循环性能提高显著,循环50次后容量可维持在400m·Ah/g左右.运用循环伏安实验验证了Li与Sn、Sb的多步合金化步骤,阻抗分析表明,在嵌脱锂的不同电位阶段电极阻抗变化呈一定趋势,电位越低,阻抗越大.  相似文献   
46.
塑料锂离子电池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猛  史鹏飞  程新群 《电池》2000,30(3):129-133
介绍了塑料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种类 ,合成方法 ,表征手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对塑料锂离子电池制造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前达到的水平进行了论述 ;最后 ,介绍了两种新型结构的塑料锂离子电池。  相似文献   
47.
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是近年化学电源的研究热点。其中碳素材料之外的各种新型负板材料的探索也引起关注。主要介绍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含碳化合物,如B-C-N系材料和C-Si-O材料,以及一些非碳材料,如氮化物、氧化物的制备、组成、结构和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