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该文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数学模型,介绍和分析了脉动高频信号注入法的原理,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理,以注入的脉动高频电压的响应电流和为抗干扰而新增加的控制项为输入,以转子位置的估计值为输出,设计出一种滑模变结构状态观测器实现对转子位置的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滑模状态观测器能实现对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的跟踪,且稳定性好,响应快速,对外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3.
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醇、乙酸乙烯酯为原料,用先酯化后聚合法设计并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用作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得到了制备该聚合物的最优反应条件,酯化:n甲基丙烯酸∶n十六醇=1∶1、w对甲苯磺酸=1.8%(以酸醇总质量计,下同),w二甲苯=105%、酯化时间90 min;聚合:w乙酸乙烯酯=30%,w过氧化苯甲酰=1.8%,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80℃。改进剂加剂量9 490μg/g时,可使自制0#柴油冷滤点下降11℃。  相似文献   
174.
一种低硬件资源消耗快速 SVPWM 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SVPWM算法需要进行多次复杂的坐标变换并涉及大量的浮点乘法运算,增加了控制器的运算负荷且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快速SVPWM方法,利用压缩变化将基础电压矢量转移至特殊位置,进而可以利用电压矢量变换后的两个分量的符号和大小判断其所在的扇区,无需进行其他数学运算;同时发现双边对称7段SVPWM三相占空比计算的特殊规律,将6个扇区分为3组,每组的2个扇区具有相同的运算规则,基于该发现提出简明扇区判据,只对矢量所属的组别进行判定,由判据结果可以直接获得三相占空比,进一步简化算法,减少了运算量和程序代码长度。通过仿真对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在以DSP为控制核心的永磁电机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在浮点DSP平台上快速SVPWM算法的运算速度提高了38%,同时减少了程序代码所占的存储空间,节省了45个字节的内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5.
基于USB2.0的高速振动信号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USB2.0的高速振动信号采集系统,对其中的USB2.0传输控制接口高速A/D转换和Lab-VIEW应用程序等进行了讨论,重点阐叙了USB控制接口的设计方法以及LabVIEW外部动态链接库DLL的编写和调用方法,并完成了基于CY7C68013芯片的采集分析系统。应用该系统与笔记本电脑相连即可进行振动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在机械故障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6.
利用Ansoft对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磁场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超磁致伸缩棒λ-H的关系进行线性插值计算,求出磁场强度值对应的磁致伸缩率,从而求出磁致伸缩棒的理论伸长量,进而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驱动电流范围.  相似文献   
177.
在柔性链聚俣物溶液体系中,利用化学化法使吡咯(PY)聚合,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获得可溶性的掺杂态比咯(PPy)/ABS复合材料,利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有良好力学性能的自支撑柔软薄膜,对实验条件*(温度、时间、配比、浓度等)进行了研究,获得阳佳实验条件,用红外光谱、GPC、扫描电、循环伏安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用四电极法测试薄膜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8.
UCMW轧机的边缘降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敏  张清东  王长松  吴平 《钢铁》2007,42(9):56-59
边缘降控制是板形控制的薄弱环节.研究了引进的边缘降自动控制系统模型, 指出由于其存在预设定模型的预测能力无法发挥、反馈控制模型参数设定不合理、控制策略不完备等问题,引起产品的边缘降合格率时高时低.对现有边缘降控制系统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模型经现场验证表明,可有效控制边缘降,特别是位于工作侧位置的带钢边部,边缘降值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