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流化床密相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一直是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热点。基于Eulerian双流体模型,本文建立了流化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流化床密相区两相流动特性、床内气泡的产生运动和爆裂等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中,将颗粒相看作是连续介质,建立与气相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采用了离散介质动力理论,引入颗粒温度来描述固相粘性应力,并用气固曳力进行气固两相耦合。模拟得到了气泡产生、运动和爆裂的变化过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采用不同的曳力模型对流化床稠密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与Kuipers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Gidaspow曳力模型描述流化床稠密两相流动特性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2.
为了解雨水入渗对格栅-堆石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大型直剪仪,针对不同雨水入渗量下的格栅加筋堆石料和无格栅加筋堆石料开展了直剪试验,分析了雨水入渗对格栅加筋堆石料抗剪强度、剪切变形以及格栅加筋系数的影响,同时与无格栅加筋堆石料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雨水入渗量的增加,格栅表面摩擦系数降低,格栅加筋堆石料的抗剪强度呈明显的减小趋势,但对无格栅加筋堆石料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小;当格栅加筋堆石料从干燥到完全饱和状态时,其内摩擦角从53.6°减小至50.4°,粘聚力从41.9 kPa减小至23.2 kPa;由于堆石颗粒受格栅网孔的嵌锁作用,格栅加筋堆石料竖向剪胀变形较加筋前有所减小,且雨水入渗堆竖向剪胀变形的影响较小;格栅加筋系数随着雨水入渗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竖向应力为25 kPa时,格栅加筋系数减小幅度较小,且均大于1.0,当竖向应力大于50 kPa后,格栅加筋系数减小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123.
在基于双能X射线透射技术的废金属分选中,识别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所选物料特征影响。已有废金属物料识别算法所用特征不够全面且各特征数据间冗余性较大,识别准确度不高。针对该问题,充分考虑特征间冗余性和特征与类别间关联性提出相关性特征选择方法(CFS),在众多物料特征中确定由特征I_(H)、I_(L)、x、T_(ML)和T_(MH)组成的最优特征子集。通过采用不同物料特征组合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并选择最优特征子集下K-最近邻(KNN)作为最优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相关性特征选择K-最近邻(CFS-KNN)的废有色金属物料识别分类方法与已有分类方法相比用相对较少的特征获得更高的识别准确度(96.13%)。  相似文献   
124.
竹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十分悠久,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竹编行业却逐渐处于边缘化状态,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竹编工艺相结合,可为竹编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文献调查法对全国竹编进行调研,着重对浙江、福建和云南地区的竹编编织技法和纹样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立竹编纹样数据库方法。结合家居中竹编应用特点使用Rhino结合Grasshopper插件探索出竹编纹样中最常见的十字编的纹样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并设计出异形曲面的竹编灯具,竹编纹样参数化设计极大提高了竹编产品设计造型的可行性。竹编纹样的数字化及参数化设计不仅可以保护极具地域色彩的竹编纹样,也促进传统竹编纹样在数字化技术背景下创新性应用,从而为传统竹编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新方法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5.
岩浆侵入煤层时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导致煤的显微组分、煤级、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结构、工艺性质发生改变。不同的构造-热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接触变质产物。为从大分子结构尺度揭示不同类型接触变质煤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反射率测定、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方法,并结合地质背景分析,开展山西大同塔山矿区天然焦系列样品和湖南鲁塘矿区煤系石墨系列样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浅成岩体沿断裂侵入煤层后,热作用时间短,热封闭性差,属于高温低压条件,接触变质带窄,发育天然焦-热变煤序列;该系列处于碳化作用阶段,煤大分子结构以化学变化为主,芳构化作用和环聚合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富碳、去氢、脱氧。侧链和官能团等活性部位缺陷减少,芳香结构单元增长并导致芳层面内缺陷增加,芳香层片并未有序排列。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下侵入的岩株、岩基等酸性、中酸性深成岩体,热量充足,热封闭性好,为高温高压条件,接触变质带宽度可超过1 km,发育石墨-半石墨-无烟煤变质序列;煤系石墨系列的化学成分成熟度高且变化小,大分子结构以物理变化为主,主要发生拼叠作用和秩理化作用。非定向的芳香层片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