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1.
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型处理设备研制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CUBF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性能。 由工程应用可以得出,该反应器特别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去除有机物能力强、启动时间较短、节省占地、降低能耗、运行稳定、易于控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整个本科生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检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设计)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碳中和背景下,微藻技术是极具潜力的废水处理技术.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新兴的微污染物,由于其持久性和潜在的环境风险,PPCPs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基于微藻技术处理含PPCPs废水,不仅能去除废水中PPCPs,获得高附加值微藻生物质,同时有利于碳减排,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碳中和背景下微藻技术处理废水的潜力,通过总结近年来微藻去除废水中PPCPs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PPCPs对微藻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探讨复合污染物作用下微藻的响应规律,并对微藻去除PPCPs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机制进行归纳.最后,对目前基于微藻光合工艺系统进行总结,并提出几点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大多数膜材料不具备主动去除表面污染的能力而导致严重的膜污染问题。目前,通过引入光催化剂实现污染膜表面自清洁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将膜技术与光催化耦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膜污染,进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基于此,文中全面介绍光催化自清洁膜的发展现状,阐述抗污染及自清洁机理,并探讨其在厕所污水处理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6.
铁氧体及其复合材料由于各方面的优异性能,在多种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尖晶石型铁氧体、碳负载铁氧体复合材料以及其他铁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它们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进展;同时,对铁氧体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光催化氧化机理和非均相Fenton降解机理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对厌氧消化系统内的抑制动力学进行合理模拟是厌氧工艺顺利运行的前提,也是模型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部分。ADM1系统分析了几种关键性抑制形式:pH抑制、氢抑制及弱酸和碱抑制。在综合考虑各种抑制动力学的基础上,给出了这些关键性抑制形式的表达公式,用于模拟各种抑制对厌氧反应器内生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UASB处理含甲醇高浓度酯类废水,在HRT为4 d,COD容积负荷为1.32 kg/(m3.d)时,总COD去除率大于95%,出水COD在300~400 mg/L之间。进水COD、水力停留时间和碱度的投加是UASB启动的关键因素。处理过程中系统内的pH稳定在7.3~7.6,且未出现VFA累积,说明甲醇的降解途径不需经过酸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以高分子物质三醋酸纤维素(CTA)作为膜材料主要成分,将其溶解于1,4-二氧六环溶剂中,加入致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加热搅拌形成均匀铸膜液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正渗透膜。在温度为(20±1)℃,原溶液为去离子水,汲取液为2 mol/L氯化钠溶液的条件下测试膜的性能,研究了CTA和PVP含量及预蒸发时间3种因素对正渗透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二氧六环和乳酸体积分别为170和13.2 mL下,当CTA和PVP的质量分别为23、4 g,预蒸发时间为60 s时,正渗透膜的性能最佳,水通量可达10.24 L/(m2·h),溶质反混通量为6.68 g/(m2·h)。  相似文献   
20.
详细阐述了纳米限域催化膜的主要特征,全面总结了空间限域效应下催化膜强化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同时,综合归纳了当前纳米限域催化膜的构建策略及其在不同体系中的应用;最后,对纳米限域催化膜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