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石蜡作为载体,制备了纳米氧化硅及其与乙炔碳黑混合的粉体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电磁特性.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硅是一种电损耗材料,少量的纳米氧化硅添加到乙炔碳黑中,使乙炔碳黑的介电常数的虚部增加,实部降低,从而较大地提高了乙炔碳黑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顶部开口变大的电机盒塑件的工艺特点,介绍了该塑件注塑模结构设计和工作过程。通过在主分型面打开前先行分开支撑板和B板,并利用支撑板上的滑块座带动动模内抽块运动,解决了由于塑件顶部开口比中部大导致动模型芯卡住塑件、脱模困难的问题,并通过扣机和限位螺钉实现了B板与支撑板之间的先行开模和定距;通过在定模侧设置油缸、导向限位、侧抽芯杆等装置,实现了离分型面较远处的抽芯。模具结构紧凑、实用,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制冰机支架塑件表面既有内凹又有侧凹,产品脱模困难和脱模后易变形的问题,通过CAE分析,合理确定了浇口数量和位置;在定模侧设置内滑块抽芯机构,实现了塑件表面内凹的先行脱模,并创新性地将楔紧块设计为成型零件,构成型腔的一部分,使得模具结构更加紧凑;在动模侧设置长斜导柱和"Z"字形外滑块抽芯机构,实现了塑件上部外侧内凹的成型和抽芯脱模;通过限位螺钉、限位拉杆、弹簧、尼龙塞等零件实现了模具有序的分型和定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毕业论文研究中对乙炔炭黑(CB)和含结晶水无机盐吸波剂填充丁腈橡胶(NBR)吸波性能的探索,不但对得到了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材料,而且还得到了良好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训练,提高了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徐勇军  何显运 《中国塑料》2016,30(12):103-106
分析了打印机外壳的工艺特点,介绍了该塑件注塑模的结构设计和工作过程。此模具采用侧滑块成型塑件左右两侧的突耳结构,在开模时利用铲机滑块后模镶件内推杆推出,实现塑件局部先脱离后模镶件;并用前模拉料销、限位螺钉和拉杆控制开模运动顺序,实现了浇注凝料的自动脱模;模具结构合理,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了LCD面壳塑件的工艺特点,介绍了该塑件注射模结构设计和工作过程。针对该塑件外表面不能留有浇口痕迹的问题,通过将潜伏式浇口设置在顶针上并从顶针进料的方式,合理确定了浇口数量和位置;为防止浇注系统凝料在开模时拉伤塑件,创新性地在A板和定模仁之间设置一点浇口,并通过尼龙塞、弹簧、限位拉杆、限位螺钉等零件组成的分型和定距装置,实现了定模侧浇注系统凝料的自动脱模;塑件内部的多个扣位,通过设置8组不同倾斜角度和尺寸的斜顶机构成型;脱模系统采用了斜顶、司筒、扁顶针、圆形顶针联合顶出,并设置了弹簧先行复位机构,保证了斜顶复位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聚乙内酯(PCL)微/纳米纤维在弯曲实验中弹性性能的尺度效应模型。该模型是基于非局部理论的一种考虑非局部效应的微尺度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出纤维材料的弹性性能在弯曲变形中的两种尺度效应:一种跟纤维的直径相关(D-SD),另外一种跟纤维的长度相关(L-SD)。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PCL微/纳米纤维进行测试,对比PCL微/纳米纤维的三点弯曲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说明该模型可以解释纤维弹性性能的尺度效应,并且也适用于其他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微尺度弹性力学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含结晶水无机物在吸波材料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结晶水无机物和乙炔炭黑(CB)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单纯填充含结晶水无机物的复合材料不具有吸波性能,填充CB的复合材料有良好的吸波性能;结晶水无机物和CB混合填充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优于单纯由CB填充的复合材料,在该复合材料中,结晶水无机物的含量影响材料的吸波性能;水合氧化铝(Al2O3.3H2O)和CB混合填充的复合材料的最大吸收衰减可达21.87dB。  相似文献   
20.
以可降解聚氨酯(PU)为基体,通过丙二胺的胺解作用,在PU材料的表面接上氨基基团,然后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其表面交替地组装上Ⅰ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经石英微晶天平、罗丹明异硫氰酸酯标记胶原荧光光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Ⅰ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交替地吸附在PU材料表面;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PU材料表面组装上Ⅰ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后,材料的表面变得更平整,形成了比较均一的纳米级形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