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5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以TiO2介孔球为载体、AgNO3为银源、KBr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和光催化还原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AgBr-Ag-TiO2介孔材料.考察了样品结构及其光催化特性,对载银和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初步将样品应用于光催化涂层的制备.结果表明:AgBr在TiO2介孔球表面沉积,并通过TiO2光催化作用部分还原为单质银.一方面窄带隙的AgBr通过与TiO2耦合,可将TiO2的光响应波长拓展至可见光区;另一方面,所形成的银颗粒通过与TiO2形成肖特基结,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因此,AgBr-Ag-TiO2介孔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紫外光和可见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反应速率分别是单一TiO2介孔球的2.0倍和3.4倍,并保持了原有TiO2介孔球的吸附能力,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Nanocrystalline titania as photocatalyst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or its potential use in environmental cleaning.Recently,lanthanide ions doped titania samples have been shown to increase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of selected reactions.In this work,TiO2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Er3+ were prepared via an ultrasonic assisted sol-gel method.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photoacoustic(PA) spectroscopy.It was found that the absorption edge shifted to lower wavelength w...  相似文献   
93.
对饱和红砂岩进行开放系统下的冻融循环试验,记录红砂岩的冻融劣化过程及破坏特征;当试样经历0,5,10,20,40次冻融循环后,分别进行4种设定围压下的力学特性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和围压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红砂岩的冻融劣化模式主要为颗粒剥落、龟裂、脱落及断裂模式。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岩样的质量和密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纵波波速持续减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围压的增加,岩石的压缩性不断增强,峰值应变逐渐增大,塑性屈服段渐趋明显,残余强度降低速率减慢,破坏形式由脆性转化为延性;而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残余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不断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明显减小。岩石的细观结构经历损伤的非线性演化,显现出宏观力学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建立了郫县豆瓣中苏丹红Ⅰ~Ⅳ的固相分散萃取(SPDE)-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用无水硫酸钠作为分散剂,以乙腈提取样品中的苏丹红,提取液用中性氧化铝层析柱进行净化。用Inertsil ODS-sp C18柱(4.6mm×250mm,5μm))分离,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水溶液(A∶B为90∶10,V/V),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4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517nm,利用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4种苏丹红染料在0.10~2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苏丹红Ⅰ~Ⅳ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09~0.013mg/kg(信噪比S/N=3)。在添加浓度为0.5~10.0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达81.67%~93.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4.61%(n=6)。  相似文献   
95.
建立了川味香肠中苏丹红I~IV的基质固相分散(MSPD)-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以无水硫酸钠作为分散基体,研磨均匀后与中性氧化铝同时装柱,正己烷淋洗净化,以丙酮-正己烷(5∶95,V/V)溶液洗脱。用InertsilODS-spC18柱(4.6mm×250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甲醇,流动相B为0.02mol/L的乙酸铵溶液(A∶B=85∶15,V/V),等度洗脱,柱温4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490nm,利用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4种苏丹红染料在0.10~5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苏丹红I、II、III、IV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08~0.011mg/kg(信噪比S/N=3)。在添加浓度为5.0~25.0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达85.54%~94.6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7%~4.23%(n=6)。  相似文献   
96.
微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 active enzymes,CAZymes)具有降解植物组织的作用,相对于真菌,目前对于乳杆菌的CAZymes研究还比较少。该研究从广西酸菜中筛选获得了3株产CAZymes的乳杆菌,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其编码基因。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3株乳杆菌分别是Lactobacillus brevis DC4,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LKK1和GLKK2;经液态发酵后,L.brevis DC4产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分别为(0.40±0.01)、(0.04±0.01)和(0.19±0.01)U/mL。乳杆菌DC4、GLKK1和GLKK2编码序列分别有2615、3355以及3270个,COG注释均集中在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转录、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CAZymes注释均集中在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s)、糖基转移酶(glycosyl transferases,GTs)和碳水化合物酯酶(carbohydrate esterases,CEs)。3株乳杆菌包含17种CAZymes共有基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水解酶和酯酶。此外,L.brevis DC4菌株有10种特有基因,包括GH8、GH30和GH51家族,而L.plantarum GLKK1和L.plantarum GLKK2包含7种特有基因,包括GH39、GH13、CE2和GH78家族。  相似文献   
97.
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功能规范研究及工具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推广,现有的智能变电站设计工具和系统配置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文中在总结现有系统配置工具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配置一体化工具的功能规范,结合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的应用场景,提出了构成该工具的4个子系统,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设计和配置实践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8.
智能变电站数据源端维护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是实现全站数据统一建模.采用IEC 61850实现全站数据统一建模使数据源端维护成为可能.介绍了智能变电站数据源端维护的概念,并针对当前的技术条件及未来可能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实现数据源端维护的多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
低渗透岩心自然渗吸实验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渗吸驱油是重要的驱油方式之一,然而以往的岩心自然渗吸实验采用常规的体积法和称重法,导致实验存在较大误差。为此从自然渗吸发生的条件出发,研制出具有恒温箱和数据自动记录系统的渗吸实验仪器,仪器的计量精度达到0.0001g,使得自然渗吸实验精度进一步提高。依托新的实验仪器分别完成低渗砂岩岩心和碳酸盐岩岩心自然渗吸实验。岩心实验结果表明:自然渗吸驱油效率和岩心渗透率密切相关,且存在着与最佳自然渗吸驱油效率对应的渗透率;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出了满足碳酸盐岩岩心和砂岩岩心的自然渗吸动态的衰竭规律。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带分水器的精馏装置 ,使乳酸酯化的原有脱水 -酯化两步过程 ,能在该装置上一步进行。通过正交试验 ,考察了乙醇的用量、催化剂的用量、带水剂的用量三个因素对乳酸乙酯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配比 ,并由验证实验得到证明 ,脱水 -酯化反应在 2h基本完成 ,乳酸乙酯的收率可达到 96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