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宵”者,三种宵夜也.宵夜也作夜宵,正写当作“消夜”,大概始见于宋代文献.方岳《深夜偶谈》引薛沫《客中守岁词》中“一盘消夜江南果”句内便是;也见于《梦粱录》.原指年三十夜间的小食,后泛指一切夜间的食品.小贩加以充分  相似文献   
52.
中国的粽子与粽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粽子和一切历史事物一样,有它的诞生与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粽子出现于春秋时代的楚国,人们因三闾大夫屈原忧国忧民投汩罗江而死,便包粽子投入江中纪念他,时间在农历五月五日,于是吃粽子与划龙舟等,便成为端午节的文化活动内容了。实际上,是这个节日利用粽子作为一种纪念食品,古代时不但端午吃,  相似文献   
53.
54.
近两年,读了好些篇报刊上介绍“青精饭”的文字。这本是道家流传下来的食品,用一种植物的叶与枝捣汁,将米饭染制成青黑色供食,据说可以却病、延年。较早见于南朝梁代大医药学家陶弘景的《登真隐诀》,一直流传至今,在江苏、安徽、浙江一带民间仍有这一习俗的遗存,但也越来越少了。至于所用于染色的植物,乃是乌饭树,可是文献上很早便认为是南烛的枝叶。《登真隐诀》即如此记述:  相似文献   
55.
中国烹饪,历史上缺乏系统总结,这有诸多原因。经过近十余年来许多同志的共同努力,已见端倪,当然还待深化与完善。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学者、专家来熟悉烹饪,爱护厨师,积极参与。有鉴于此,愿在中国烹饪的几个基本问题上谈一些学习体会,以供探讨之助。  相似文献   
56.
有的地方考厨师,据说只考两个菜:烧豆腐和炒牛肉丝,都是普通菜,就是不容易做成功。家庭炒牛肉丝,十有九回嚼不动。因为连差不多的厨师都视为畏途,家庭掌灶者就更没把握了。 因而也就失去了一款美馔,只好不是红烧,便是清炖,顶多买点酱牛肉下酒,有的吃来还塞牙。 也许因为这原因,中国人的肉食中,80%以上是猪,牛肉只占2.5%上下。西方人的肉食刚刚相反,谚语说:“西餐无牛,厨师束手。”试看外国的菜肴,牛肉做的真不少。欧洲著名的牛肉菜如:  相似文献   
57.
人的饮食,除去充饥、品味与养生外,还有一种玄妙的力量,或者说是一种魅力,在左右人们的思绪.今春的武夷之行,使我有了更深切的领悟.  相似文献   
58.
<正> 烹饪,是人类健康生存的永恒主题之一,是一门大学问。研究烹饪事业的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具有深刻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 (一)两个必须明确的前提认识 1、烹饪是什么? 通常理解为烧饭做菜,是一门手艺,是技术问题。 其实不然。烧饭做菜仅是烹饪的组成部分之一,并非烹饪的全部。 烹饪,《中国烹饪百科全书》这一具有学科建设意义的著作,已经对它作了完整、准确的定义:包含从烹调到饮食的全过程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59.
十年之内,两次在太原面食店品尝了‘面宴’,深深感谢山西友人的厚爱。 第一次比较朴素,这一次显得华丽。‘面宴’在升华、发展。 我是出生于鱼米之乡的人。建国之初调到北京,生活上面临一大转变:吃不惯面食。同院一些山西、河北同事给我们一家以关怀,尽量换给我家以大米,还指导我们如何变着花样吃面食的方法。除了蒸馍、烙饼、做窝头,还学会了许多做面食的  相似文献   
60.
江苏特级烹调大师胡长龄在他所撰《金陵美肴经》一书中,记下了一句南京民谚:“南京人,不识宝,一口白米一口草.”南京人风趣,说是“宝”的“草”乃是三春的当令野蔬,有三种:菊花脑、苜杞头、马兰头.这些,如果不去采食,都是草;采作野菜食用,却又都是货真价实的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