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7篇
工业技术   1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合成了具多层核壳结构室温自交联乳液,研究了乳胶粒组成和结构对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间层单体分率或MMA/BA比值增大、MAA用量增加及中间层聚合时加入分子量调节剂,均使核壳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降低,但却有利于核壳乳液贮存稳定性的提高。各层官能团单体按比例增大时,核壳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降低;核壳乳液在DMAEMA用量为6%时可获得最大的电解质稳定性。水溶性单体MAA和AA或分子量调节剂的引入有利于核壳乳液贮存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PVDF-PVP-DMAc-H2O体系的聚合物溶液固化的机理和速度.对PVDF聚合物凝胶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实验和粉末衍射实验,表明聚合物溶液转变成凝胶固化是由结晶导致的物理可逆过程,结晶性液固分相按照成核-长大机理发生.通过落球实验测定了聚合物溶液体系从具有流动性的液态转换成凝胶态的过程,实验发现在凝胶点处从流动态转换成凝胶固态的过程大致需要2.5~4 min.光透射曲线法测定了成膜时的相分离速度, 结果表明成膜过程中,在凝胶分相后约1min出现了液液分相. 可见从开始发生液液分相到最后浓相固化、膜形态固定之间大致还有1.5~3 min的时间,这段时间是聚合物浓、稀相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并最终固化定型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微机在线控制的半连续烯烃聚合反应器,在加压条件下进行了球形TiCl4/MgCl2催化剂催化的丙烯气相聚合,测定了单体瞬时聚合速率等重要的动力学数据,考察了不同聚合条件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并用Flory-Huggins方程估算了聚合物非晶区中的单体浓度Cm.研究表明聚合速率与Cm成正比;丙烯聚合速率在反应一开始就迅速衰减,之后是缓慢的衰减.提出了一个n级衰减的丙烯气相聚合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模型的各个参数,其中活性中心的衰减级数为2.5,气相聚合的表观增长活化能为77.1 kJ•mol-1.用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加压条件下的丙烯气相聚合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4.
首次提出采用"臂先"方法的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M)的半连续RAFT反相乳液共聚合方法制备星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sCPAM),该聚合物具有阳离子链段集中在含超支化聚丙烯酰胺(PAM)核的臂末端的结构。通过控制AM和BisAM的加料以及AM与RAFT链转移剂的比例,合成了不同臂长、超支化PAM核及臂末端阳离子组成的sCPAM。研究表明在使用BisAM与AM和DMC摩尔比为2~5:1600的低二烯类单体用量条件下,高效制备了臂数为2.5~6.9、星型聚合物含量高达92.9%的sCPAM。TiO2浊液絮凝研究表明提高星型结构含量以及臂末端阳离子密度的sCPAM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絮凝性能优于具有更高阳离子度与分子量的线性无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工业絮凝剂C535M。  相似文献   
115.
对间规聚苯乙烯(sPS)的热性能(包括熔点、晶型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和动态力学性能等的测量和分析,发现sPS中存在着不同的晶型,它理想晶体的热力学临界分子量熔点为270.13℃,sPS在静态和动态时间的使用温度可达250℃,说明sPS具有良好的热性能。研究结果有助于sPS的进一步加工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6.
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例,对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和水含量的增加,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所需的时间先下降后上升,过量水的加入,抑制了有机硅氧烷水解得到的Si-OH发生缩合反应。有机硅氧烷的水解、缩合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加快。水、盐酸与有机硅氧烷的摩尔比为2.0000∶0.0007∶1.0000,85℃条件下,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反应最快。  相似文献   
117.
高流动性快速固化酚醛注塑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高流动性快速固化酚醛注塑料的配方、制备工艺及其成型时间和流动特性。采用高邻位酚醛树脂为基质,复配复合稳定剂,优化辊炼工艺,制备了高流动性快速固化酚醛注塑料。该注塑料具有优异的流动性能,同时可快速成型,且不损失酚醛注塑料固有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电性能。  相似文献   
118.
评述了非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相平衡的近期研究动态。在非电解质溶液方面,讨论了由过量热力学性质、基团贡献法和状态方程等推算或关联汽液平衡的方法和液液平衡的计算方法。在电解质溶液方面,讨论了挥发性电解质溶液的汽液平衡和相平衡中的盐效应等问题。在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有关相平衡的溶液热力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9.
以1,5-环辛二烯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备了功能性单体5-溴代丙酸酯基-环辛烯(M1)。采用Grubbs II代催化剂(G2)对单体M1进行开环易位聚合反应(ROMP)制备了均聚物P1。调整M1与环辛烯的单体投料比,通过开环易位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无规共聚物P5%、P10%、P15%和P20%;共聚物中功能性单体M1的含量与单体配比接近,且无规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均聚物要窄。对不饱和聚合物进行化学加氢反应,制备了饱和的功能化聚烯烃。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功能单体M1投料比例的增加,无规共聚物的熔点呈现下降趋势;加氢后的饱和聚合物H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不饱和聚合物P1提高了40℃;加氢后饱和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0.
ABS/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SAN/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与ABS高胶粉熔融共混得到ABS/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蒙脱土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ABS的杨氏模量和弯曲模量,但冲击强度有明显的降低。采用XRD、TEM和SEM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共混过程中,蒙脱土片层的物理特性导致其基本分布在橡胶粒子的表面.甚至造成粒子的变形和破裂;ABS/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在冲击过程中,蒙脱土片层的分散状态导致橡胶粒子不能发生塑性变形,冲击断面呈多孔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