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1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日前,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总理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的一句“干一寸胜过说一尺”给人印象深刻,言如其人,寥寥数语,“克强范儿”尽显。何谓“干”?简而言之就是“做”。世上的事情本来就没有难和易之分,只要去做了,再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翻译成一句广告语,其实就是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JUST DO IT !”……  相似文献   
82.
抗滑稳定研究是混凝土重力坝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重力坝深层建设可能影响到软弱岩层,目前的研究方法在安全系数与施工技术的校核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用模糊体系对可靠度进行研究,在模糊体系数学理论基础上应用水平截面积法对坝基进行抗滑性合理分析,对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基面与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与函数处理,对不同角度的水平基面控制模糊范围在12.0~18.0,模糊体系实验参数降低至0.2353.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传统方法与文中方法的可靠度分别为0.1、0.2、0.3,文中方法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83.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清洁煤技术中商业化程度最好、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的技术之一。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进入中国电力市场,并将进一步完善和放大,并向高参数、超临界发展。我们应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国内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循环流化床开发和应用之路。  相似文献   
84.
改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电厂小型煤粉炉的出路之一,解决锅炉布置的问题是改造中技术难点之一。保持锅炉厂房不动,充分利用原有钢架,将65t/h煤粉炉改造为水冷异型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后锅炉结构紧凑,保持原有“п”型布置。改造后运行实践表明,锅炉出力提高到70t/h,蒸汽参数达到预期值,物料循环系统工作正常,床温合理,锅炉密封性能好,受热面无磨损,燃烧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5.
贵州织金地区的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主要可采煤层6层.该地区煤层多为无机硫(主要硫化铁),形成于泻湖、海湾环境的潮坪相沉积环境.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织金地区煤中无机硫赋存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主要为草莓状黄铁矿,揭示了煤中草莓状黄铁矿的显微赋存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煤中草莓状黄铁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86.
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受热面换热系数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75t/h和130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上对屏式过热器的传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屏的烟气侧换热系数与屏所在位置、床温、烟气的固体携带量有直接关系,屏的位置越低、床温越高、烟气的固体携带量越大,屏的烟气侧换热系数越大。研究结果对CFB锅炉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单层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模态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基于网壳结栖频谱分布密集、空间相关性强的自身特性,其风致动力响应不仅要考虑多阶模态的贡献,通常还要考虑模态耦合效应。因此,对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模态耦合效应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模态广义位移协方差矩阵的特性,对Kiewitt6—6型单层球面网壳和三向网格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模态耦合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模态耦合效应程度判据。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国内水煤浆水冷壁加压气化装置核心设备气化炉结构设计优化,结合项目工程设计对6.5 MPa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设计中设备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关键部件等方面进行介绍及应用。  相似文献   
89.
90.
为研究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贡献模态分布规律及模态耦合效应,有利于提高结构风振响应的计算效率,利用Ritz-POD法,综合考虑各结构振型自身参振能力的强弱及其与脉动风压空间分布模式之间的关系来识别单层球面网壳风振的主要贡献模态;利用模态广义位移协方差矩阵的特性分析其模态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单层球面网壳存在高阶主要贡献模态,该高阶振型通常处于结构自振频率发生突变的位置;网壳结构的风振响应以模态自相关为主,模态耦合效应相对较弱,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大致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