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医药卫生   345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乔治·乌德尼,尤尔(George Udny Yule,1871-1951)是19世纪未到20世纪中叶最伟大的统计学家之一。他开创了多元冋归与相关分析方法,是现代时间序列分析的创始人。他尊重科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统计学从生物学向社会学的跨越,合理地将统计学拓展至生物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推动了统计学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在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小鼠用56度乙醇12 m L·kg(-1)灌胃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6,12,18和24 h后各取10只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并分离血清,同时分离正常组血清,检测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并取肝,用蛋白印迹法测定正常组和实验组小鼠肝组织中ADAM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经乙醇灌胃后0,6,12,18,24 h的AST活性分别为(112±25),(316±31),(767±45),(1020±49),(525±23)U·L(-1),灌胃后6 h,血清AST活性显著上升(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血清AST活性持续升高,18 h后达到最高值(P<0.01),然后随着肝损伤的修复,血清AST活性开始出现下降,24 h后酶活性仍高于正常组(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乙醇灌胃后6 h,ADAM9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ADAM9的蛋白表达量持续升高,18 h后达到最高值(P<0.01),然后随着肝损伤的修复,ADAM9的蛋白表达量开始出现下降。结论 ADAM9在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先升高后降低且变化显著,ADAM9可能起到了促进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医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31144份临床送检的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144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到1653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3%。分离得到的165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检出972株(检出率58.8%);革兰阳性菌检出469株(检出率28.4%);真菌检出212株(检出率12.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5%及41.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8.5%及77.2%。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两者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5%~4.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情况复杂,定期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究叶酸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抑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模型、模型+叶酸三组。通过腹腔注射PCPA建立抑郁模型,观察大鼠抑郁情绪,学习能力及下丘脑5-HT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迷宫2、3、4d训练平均逃避潜伏期[(19.44±4.04)s,(13.63±1.73)s,(11.13±2.78)s]明显高于对照组[(14.10±3.34)s,(5.60±1.04)s,(3.20±1.10)s](P0.05);叶酸组大鼠水迷宫2、3、4d训练平均逃避潜伏期[(11.3±1.56)s,(8.06±1.62)s,(5.30±1.75)s],明显低于模型组[(19.44±4.04)s,(13.63±1.73)s,(11.13±2.78)s](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能力显著下降;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长;联合皮质和海马脑区的5-HT含量明显减少,叶酸能够显著缓解以上变化。结论叶酸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并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续断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标准获取续断的活性成分,并预测相关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的骨质疏松疾病靶点映射,筛选续断治疗OP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标调控网络和潜在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同时通过Enrichr在线工具进行潜在靶点的GO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续断活性成分与重要的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续断活性化合物8个,根据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出相关靶点53个,与疾病靶点映射得续断?OP疾病交集靶点14个。富集分析显示续断可通过多条主流信号通路及细胞代谢过程调控OP的发生发展。分子对接实验证实续断的活性成分和靶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续断除了通过直接作用骨代谢相关途径,还参与调控上下游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干预OP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睡眠行为(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提示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基因位点与IS风险的关联,以及睡眠-基因交互作用与IS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北京市房山家系队列,在基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和基因型检测。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睡眠、基因与IS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48人,平均年龄(58.5±8.7)岁,其中IS患者有1 316人。相比于非患者,IS患者睡眠时长≥9 h、睡眠效率 < 80%及入睡时间早于22:00占比更高(P均 < 0.05)。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下,未见睡眠时长与IS风险的线性关联(OR=1.04,95%CI:0.99~1.10,P=0.085)。睡眠效率与IS风险呈线性负相关(OR=0.18,95%CI:0.06~0.53,P=0.002);相比于睡眠效率≥80%,睡眠效率 < 80%的IS风险为其1.47倍(95%CI:1.03~2.10,P=0.033)。相较于在22:00—22:59入睡,入睡时间早于22:00的IS风险是其1.26倍(95%CI:1.04~1.52,P=0.017)。多因素模型发现ABO基因上rs579459位点与入睡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0),rs579459致病等位基因T个数为2时,相比于入睡时间22:00—22:59,早于22:00入睡者IS风险显著升高,为其1.56倍(95%CI:1.20~2.04,P=0.001),而致病等位基因个数为0或1时无显著关联。仅调整性别、年龄、家系的模型中,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致病等位基因T的个数对IS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33)。结论: 睡眠效率降低与IS风险增高有关,入睡时间早于22:00与较高的IS风险相关。入睡时间与ABO基因上rs579459和I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和IS风险可能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PRMT1能否通过促进RRM2抑制鼻咽癌细胞凋亡。方法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共同检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中PRMT1及RRM2的相对表达量;以人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系(HNEpC)作为对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鼻咽癌细胞系中PRMT1和RRM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对CNE-2细胞中PRMT1分别进行过表达和下调,过表达实验设阴性对照组(oe NC:CNE-2细胞中转染pcDNA3.1质粒)、过表达PRMT1组(oe PRMT1:CNE-2细胞中转染pcDNA3.1 PRMT1质粒)、下调实验设阴性对照组(si-NC:CNE-2细胞中转染NC无关序列)及PRMT1小干涉RNA组(si-PRMT1:CNE-2细胞中转染PRMT1小干涉RNA),对CNE-2细胞中RRM2分别进行过表达和下调,过表达实验设阴性对照组(oe NC:CNE-2细胞中转染pcDNA3.1质粒)、过表达RRM2组(oe RRM2:CNE-2细胞中转染pcDNA3.1 RRM2质粒)、下调实验设阴性对照组(si-NC:CNE-2细胞中转染NC无关序列)及RRM2小干涉RNA组(si-RRM2:CNE-2细胞中转染RRM2小干涉RNA)。Western blot验证PRMT1和RRM2的表达关系;Annexin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HNEpC细胞相比,鼻咽癌组织和CNE-2细胞中的PRMT1和RRM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证明PRMT1可促进RRM2表达,过表达PRMT1或RRM2,CNE-2细胞活性氧产生量与凋亡率均降低(P<0.05),下调PRMT1或RRM2表达,CNE-2细胞活性氧产生量与凋亡率凋亡率均增加(P<0.05)。Western blot显示,过表达PRMT1或RRM2表达,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蛋白表达减少(P<0.05),下调PRMT1或RRM2表达,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蛋白表达增加(P<0.05);当同时下调PRMT1和过表达RRM2表达,与单独下调PRMT1组比,CNE-2细胞活性氧产生量与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蛋白表达均减少(P均<0.05)。结论 PRMT1通过促进RRM2表达影响CNE-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研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结合核酸试纸条技术建立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的快速检测方法,为艰难梭菌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201份。根据艰难梭菌毒素A基因特异序列设计引物,选择6条最佳引物,用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曲线、钙黄绿素目视法和核酸试纸条测试实验结果,再优选反应体系,最后检测粪便中的艰难梭菌。结果 LAMP法能在60℃条件下扩增1h检出艰难梭菌,对1株艰难梭菌和7株非艰难梭菌检测,只有艰难梭菌能检出阳性扩增,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检出限为0.8pg/μl。结论 LAMP结合核酸试纸条技术快速检测粪便艰难梭菌具有敏感度高、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可视化、方便快捷的特点,适用于艰难梭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研究培哚普利对肥胖大鼠体重、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低、高剂量组 [0.4、2 mg /(kg·d)] ,连续给药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C、TG、LDL-C、HDL-C、UA、GLU及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终体重、体重增重、Lee's 2s 指数升高(P < 0. 01),说明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低、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 < 0.05)。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培哚普利可提高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水平,培哚普利低剂量组OTU总数增加了4.56%;在门和属水平上,培哚普利低剂量组厚壁菌门物种组成显著降低(P < 0. 01) ,拟普雷沃菌属、NK4A214_group、no_rank_f__Erysipelotrichaceae、norank_f__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物种组成显著升高(P < 0.05),培哚普利高剂量组放线菌门、norank_f__Erysipelotrichaceae、Enterorhabdus和葡萄球菌属物种组成显著升高(P < 0. 01)。  结论  培哚普利可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肠道菌群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0.
中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疗效。但尚未发现能解决速效和复发问题的治疗方法。近三年来,我们应用电热针治疗仪治疗该病,对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治疗仪是经我们改进的医疗仪器,治疗病支神经,方法简便。现将经随访资料完整的83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