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例1男,9岁。因车祸后发生腹腔内出血、休克,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前在患儿胃内引流出鲜血,术中见脾粉碎性破裂。行脾切除术。因肝脏顶部膈面肝实质破裂,行修补缝合术。手术后胃管内有鲜血溢出,伴腹痛、黑便和发热。术后5d突然右上腹痛、呕鲜血和排大量血便,伴低血压。采取输血、补液和药物止血等措施后消化道出血不见  相似文献   
22.
经肛门结肠拖出加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肛门结肠拖出同时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7月-2003年8月采用该手术方法共治疗先天性巨结肠72例。对27例患者手术前、后行肛门直肠测压,按Reding评分法评估术后肛门功能。结果术前静息压(38±8) mm Hg,术后静息压(22±6)mm Hg,对照组静息压(23±4)mm Hg,手术后较手术前静息压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手术前、后均无肛门直肠反射。随访48例,肛门功能优31例,良15例,差2例。结论经肛门结肠拖出同时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可解除直肠肛管高压,近期排便效果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3.
硬膜下血肿(SDH)CT诊断的价值很大,尤其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更具有独特的意义.现将我院1996~2001年经CT检查手术证实的105例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回顾经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手术病例,比较传统的开放Heller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共有22例贲门失弛缓症儿童接受手术治疗,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n=12)和腹腔镜手术组(n=10).2组病例均采用改良的Heller肌层纵行切开术,且全部附加部分胃底折叠术.通过2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比较2种手术的短期疗效.通过术后随访的症状评分、造影食管上段最大横径差和食管下段最窄横径差等指标,比较2组患儿手术的长期疗效.结果 比较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组患儿病程(27.3±23.7和30.7±36.3)、术前症状评分(5.7±2.4和6.1±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96,P=0.652).二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输血者及严重术中并发症者,腹腔镜手术无中转,腹腔镜组失血量(5.9±5.0)ml明显少于开放于术组(26.7±13.2)ml(P<0.01),手术时间(98.5 min±23.2 min和118.8min±22.8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二组患儿术后平均症状评分均接近0分(P=0.899),但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4.3±1.3)d和术后进食固体食物时间(7.7±4.1)d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7.8±1.3)d和(17.4±11.1)d,(P<0.01和P=0.014).经过(45.1±26.6)个月的随访,食管最大横径差(9.9mm±7.9mm和6.6 mm±5.6mm)和食管下端最窄横径差(5.5 mm±4.8mm和5.2 mm±2.3 mm)两项指标在2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P=0.830),2组中所有病例均无吞咽困难复发、无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者.结论 对儿童贲门失弛缓症,腹腔镜Heller手术能达到与传统开放经腹Heller手术相同的长期疗效,且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5.
腰椎休门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患者主要症状为不伴根性疼痛的下腰部疼痛,无临床上的脊柱畸形[1]。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传统意义上的休门病均有较大的差异。临床医生易误诊为感染、陈旧性骨折、肿瘤等病变而采取不必要的治疗[2],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心理负担。1985年Green等[3]首次描述本病,1987年Blumenthal等[4]明确提出腰椎休门氏病的概念并建议对其进行初步分型。现结合文献对15例腰椎休门病的直接数字化X线射影(D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6.
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胆道闭锁的探讨(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辅助行肝门解剖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2例,29~87d11例,5.5个月1例。2例为肝总管闭锁(Ⅱ型),肝门部有直径1.2~2.5cm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10例为肝门部胆管闭锁(Ⅲ型)。于脐部纵切口置入10mmTrocar,然后分别于右上腹、右中腹和左上腹置入3个5mmTrocar。术中胆道造影,确诊为胆道闭锁,暴露肝门;切除胆囊,游离切除肝门纤维块,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保留肝支30~35cm,然后将肠管送回腹腔,将空肠肝支经结肠后拉至肝门下;用5-0可吸收缝线将空肠与肝门端侧连续吻合。结果:本组12例患儿中1例因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另11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5h(3.1~4.6h),出血量约10ml,没有需在术中和术后输血者,全组患儿无手术后肠粘连梗阻和腹腔感染。结论:经腹腔镜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安全可靠,具有暴露肝门清晰、肝门纤维块分离和切除准确、对患儿打击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7.
小儿尸体肝移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本研究探讨尸体肝移植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我院分别于2 0 0 2年 4月~ 2 0 0 2年 12月对 5例患儿 (先天性胆道闭锁 4例 ,肝脏血管内皮肉瘤 1例 )进行肝移植术 ,患儿年龄 6个月~ 5岁。减体积肝移植 3例 ,取左半肝和左外侧叶为移植物。割离式肝移植 2例 ,分别取左外后叶和右后叶为移植物。受体行保留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 ,然后将供肝进行原位移植。结果  5例患儿移植肝重 2 6 0~ 5 6 5 g ,占受体体重1.94 %~ 5 .4 6 % ,4例术后已经健康存活 7~ 15个月 ,1例于术后第 5d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尸体肝移植是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 ,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精确的手术技术是小儿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磁共振成像2D-FIESTA序列对婴幼儿胆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2D-FIESTA序列对婴幼儿胆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婴幼儿患者行MR检查胆道系统。患儿口服水合氯醛或静注安定镇静。行轴位、冠状和矢状2D-FIESTA扫描。不需屏气。不使用MR对比剂。在ADW工作站上以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多平面重建(MPR)方式重建图像。结果3例肝移植术后、2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胰管合流异常患儿的MR I表现均经手术证实,2例正常婴幼儿经随访证实。MR I的2D-FIESTA序列可清晰显示患儿的肝外胆管及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动脉显示欠清晰。结论MR I的2D-FIESTA序列可在自由呼吸、不使用对比剂的条件下准确显示婴幼儿的胆道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29.
小儿肝移植近期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管理经验以及近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行小儿肝移植7人8例次,其中亲体肝移植2例,减体积肝移植3例,劈离式肝移植2例。术后即送至ICU监护并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早期用免疫抑制剂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每日Doppler检查肝脏血流速度和频谱。结果1例术后第5d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近期并发症还包括:腹腔内大出血2例、门静脉栓塞1例、肝静脉狭窄1例、右上肺不张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炎2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腔感染1例、伤口感染2例、病毒感染3例、肾功能损伤2例、胆道并发症2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结论小儿可成功施行肝移植手术,然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0.
对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这一复杂过程的基因调节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策略,目前已成为癌细胞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1988年由Steeg等[1]首先发现的nm23基因,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1~21],故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对肺癌、乳腺癌、肾癌等作了许多研究和报道,但对消化道肿瘤的研究尚不深入,为提高对nm23基因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认识,笔者拟就消化道肿瘤nm23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m23基因基础研究Steeg等[1]用消减杂交分离方法从不同转移潜能的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株中克隆到一种抑制肿瘤转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