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医药卫生   4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应答炎性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1 β(interleukin 1 β ,IL 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 ,合成诱发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的能力及其机制 ,以及类固醇药物对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包括鼻息肉上皮细胞 ,下鼻甲上皮细胞 )进行无血清原代细胞培养 ,分别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炎性刺激因子 (IL 1 β和TNF α)以及地塞米松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iNOSmRNA的水平。结果 ①不论用IL 1 β或是TNF α刺激 ,iNOSmRNA水平均随浓度的增加 ,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尤以鼻息肉上皮细胞明显。但当浓度到一定水平后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升高 ;②用IL 1 β +TNF α共同刺激 ,iNOSmRNA水平要高于单纯用其中的一种 (P <0 .0 1 ) ,同样鼻息肉上皮细胞iNOSmRNA水平要高于下鼻甲上皮细胞 ;③加入地塞米松后 ,被炎性因子诱发的iNOSmRNA升高的水平下降。当地塞米松浓度为 4 0ng/ml以上时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下降。 结论 ①IL 1 β和TNF α上调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的iNOSmRNA水平 ,鼻息肉上皮细胞更为活跃。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核因子 κB途径 ;②地塞米松降低这种上调作用 ,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咳嗽气喘5年,加重1天于2003年12月6日入院。5年前出现咳嗽、气喘,在外院诊为“间质性肺炎”并给予相应治疗,症状好转,但后又反复发作,并呈逐渐加重趋势。入院前一天,上述症状又加重,伴右下肢间断性水肿,胸痛,微咳无痰,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3~4年,脑梗塞病史2年,遗留有右侧  相似文献   
13.
p53和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 p5 3、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S P法检测 5 6例星形细胞瘤 p5 3及 p16蛋白 ,并同时行组间对照。 结果 p5 3蛋白随肿瘤级别增高表达明显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而p16蛋白则随级别增高其缺失率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高表达和p16蛋白的缺失是星形细胞瘤发生和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p5 3表达增高可能是星形细胞瘤恶变的信号 ,但 p16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恶性化的过程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瘤内血管密度与声门上型喉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喉鳞状细胞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用抗 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36例声门上型喉癌(T_1~T_2)内的血管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密度(30.52±5.3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28±6.15)(P<0.01)。随访发现,血管密度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颈淋巴结术后复发率分别为66.67%和9.52%,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内血管密度与喉鳞癌转移密切相关,它可作为判定喉癌转移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通道蛋白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关兵  董震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3):777-780
水是细胞和细胞间隙的主要成份,细胞内外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水的微环境中进行,在消化、呼吸、循环、体温调节、毒素的清除以及神经内环境稳定等多种机体活动中都存在水的跨细胞膜转运.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对水专一的通道蛋白,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它所介导的自由水快速被动的跨生物膜转运,是水进出细胞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组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鼻息肉组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并探讨相关基因在鼻息肉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按微距阵排列的491条免疫相关全长基因制成表达谱芯片。分别抽提4例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组织的总RNA,逆转录成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一链,并分别用cy5和cy3标记制备成杂交探针,混合后在2张免疫相关基因芯片上进行杂交,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并用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免疫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87条,其中上调基因45条,下调基因42条;2张芯片共存的差异基因15条,其中上调基因5条,下调基因10条。在差异表达的基因中,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信号传导分子,还包括一些补体分子及其受体、免疫转录调节分子、天然免疫分子和神经免疫相关基因。结论鼻息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鼻息肉免疫学发病机理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其中IL-17可能在鼻息肉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天然免疫和免疫信号传导分子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腭扁桃体中β-防御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人β 防御素 (hBD) 1,2mRNA在慢性扁桃体炎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腭扁桃体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10例扁桃体炎组和 8例正常对照组中hBD 1和hBD 2mRNA的表达。结果 :hBD 1mRNA在扁桃体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有表达 ,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hBD 2mRNA在正常对照组中仅有微弱表达 ,而在扁桃体炎组中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结论 :扁桃体通过表达hBD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刘勇  董震  毛新  石新艳  董胜国 《山东医药》2007,47(21):46-47
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高血压4例,其中3例排尿时发作。尿儿茶酚胺(CA)阳性1例,尿香草扁桃酸(VMA)阳性2例。5例行B超检查,3例行CT检查,均发现黏膜下或肌层肿瘤,黏膜光滑。膀胱镜检查6例,5例见黏膜下肿块。术前4例服用α受体阻滞剂2周,1例心率较快加用心得安。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前确诊4例,术中血压变化2例。6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5例随访症状均消失,未见复发和恶变。认为排尿时典型发作的高血压为本病主要症状。B超、CT及膀胱镜发现黏膜下肿块,应高度怀疑本病,尿CA测定可作为定性诊断。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充分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ALB/c小鼠心肌梗死(MI)后弹性模量与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相关变化。方法 分别于小鼠MI后1小时、24小时、7天、14天和28天,行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检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梗死心肌弹性模量;梗死心脏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llary纤维染色。结果 (1)梗死后心肌弹性模量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高的时间依赖性变化。(2)组织病理染色显示,心脏结构与心肌弹性的变化在时间上呈对应关系。(3)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的改变表现出与上述理化参数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小鼠心肌梗死后弹性模量、心肌结构和功能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相关变化且相互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