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8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陆相残余盆地的主要类型、特点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中生代陆相盆地演化特征,认为陆相盆地不存在原始沉积盆地。陆相残余盆地的基本特征,具有空间上盆地面积大为缩小,地层遭受明显剥蚀,受后期改造而成。提出了两种基本类型和它们的沉积特点以及追踪物质来源、去改造层是恢复残余盆地的基本方法,并以古鄱阳湖中生代盆地为例。  相似文献   
22.
赣北存在近南北向(D1)、近东西向(D2)、北北西一北北东向(D3)三个世代的叠加褶皱。它们是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缓慢拼贴过程中应力向板内传递的结果,均形成于前震旦纪。从发生的时间来看,应与格林威尔造成山运动相当。  相似文献   
23.
论华南(北部)前震旦纪基本构造格局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北部)古元古代已有物质记录,且可能曾连于一体。古元古代末期吕梁造山运动揭开华南构造运动的序幕,形成以浙江龙泉、江西星子等为代表的古岛,并被随后的中元古代沉积物不整合所覆。地质学及古地磁学证据表明,中元古代中后期或之前其被裂解为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各板块具有不同的运动特征。大致在1100一800Ma期间,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完成拼贴与碰撞,这一称之为与格林威尔相当的晋宁运动标志着华南前震旦纪演化的结束。  相似文献   
24.
赣北前震旦系 ,主要为双桥山群的浅变质岩系。该群虽然为浅变质岩系 ,但内部大量保存原生沉积构造及层理 ,是一种变形强烈 ,成层有序的沉积地层。长期以来对双桥山群沉积环境一直倾向于单一浊流沉积的半深海、深海环境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一直左右着对华南前震旦系大地构造的认识。碎屑流产于双桥山群各个组之间 ,为一套黄灰色厚—巨厚层的岩屑杂砂岩 ,纵向上频繁出现。这套岩屑砂岩旋回性显著 ,常与中、上部灰绿色或紫红色中—薄层变细、粉砂岩与板岩互层。中、上部的砂、板岩具平行层理、水平层理、韵律层理 ,并且变形比较强烈 ,而其底部的…  相似文献   
25.
赣西北双桥山群岩石变质变形温压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38件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板岩样品,得到板岩中伊利石结晶度指数(Hb)为100~198,平均值为130.1,b0晶格参数值变化区间为9.006~9.042,平均值为9.026。结果表明,双桥山群岩石所经历的变质变形温压条件为中低温低中压条件。区域上由北向南伊利石结晶度指数值逐渐变小,b0晶格参数值逐渐增大,反映出岩石所经历的温度、压力由北向南呈增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6.
27.
华南武功山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其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认识武功山地区构造样式和成因的关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对武功山早古生代片麻状状岩花岗岩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运动学涡度测量以及温度估算。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主应变轴比X/Z介于1.33~5.07,Y/Z介于1.17~2.59;对数付林参数K值介于0.05~6.88之间;三个主方向应变强度ε1、ε2、ε3大小范围分别为0.13~1.35、-0.26~0.28、-0.54~-0.18;应变型式从边部到核部呈扁型—长型与扁型共存—长型的变化规律;应变大小从边部到核部呈增大又减小的趋势,即中间地带为应变较强的一个带。运动学涡度测量和温度估算表明武功山地区片麻状花岗岩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以纯剪变形为主,形成温度为500~600℃;晚期变形表现为简单剪切,形成温度为300~400℃。结合年代学资料,探讨了武功山早古生代花岗岩韧性变形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8.
赣西北前寒武系首次发现内波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论述了赣西北前寒武系首次发现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特征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和沉积序列。沉积构造主要发育双向和单向交错层理、曲线型和干涉波痕及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常产于深水重力流之上或与之共生。岩石粒度结构特征为明显的牵引流性质。共划分出双向交错层理砂岩组合,单向交错层理砂岩组合,薄层砂岩——板岩组合和波状、脉状、透镜状细砂岩——粉砂岩——板岩组合;可识别出双向递变、单向递变和对偶层递变序列。在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内波内潮汐沉积与浊流沉积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以及内波内潮汐沉积的保存条件、沉积环境和控制机理。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对正确阐明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赣西北前震旦纪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西北前震旦纪物质记录由古元古界星子群结晶基底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组成。结晶基底仅残存于庐山与星子县之间约50km2的北北东向带状范围内,主要为一套片状、片麻状无序中深变质表壳岩系。其内韧性片褶、重褶等记录着以吕梁运动为主的构造变形痕迹。双桥山群分布广泛,以浅变质泥砂质及火山质碎屑岩为主组成的复理石建造为特征,与下伏结晶基底及与上覆震旦系之间分别被吕梁运动界面、四堡运动界面(或晋宁运动界面)所分隔。根据对双桥山群中具区域延展性与标志性岩性组合的厘定,在近年来的区调中已识别并填绘出两个世代的构造形迹…  相似文献   
30.
江西修水—武宁地区双桥山群上部分为安乐林组和修水组(共包括9个岩性段)。通过对各段岩性特征,横向变化的系统研究,确定其为浊积扇→斜坡→陆架沉积序列。此外,通过对两组岩性及沉积相比较,以及接触关系的研究,认为“修水运动”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