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8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远离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是研究华南地区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形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其晋宁期、广西期以及印支期造山作用的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在晋宁期经历了南北两侧大洋俯冲和两期碰撞造山作用。新元古代早期(880~860 Ma)双溪坞岛弧与扬子陆块东南缘发生弧-陆碰撞作用,形成淡色花岗岩、高压蓝片岩、NNE向褶皱-逆冲构造以及弧后前陆盆地。新元古代中期(约850 Ma),扬子陆块北缘开始发育由北向南的大洋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进行,弧后盆地发生关闭,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陆-陆碰撞并形成新元古代(820~810Ma)江南造山带,导致近E-W走向褶皱-逆冲构造、韧性变形以及过铝质花岗岩的发育。江南造山带东段在约810Ma开始发生后造山垮塌和裂谷作用,以发育南华纪早期(805~750 Ma)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基性岩以及裂谷盆地为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万载—南昌—景德镇—歙县断裂带以南地区卷入了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发育近E-W走向由南向北的逆冲构造(465~450 Ma)、NNE向正花状构造(449~430 Ma)以及后造山近E-W走向韧性走滑剪切带(429~380 Ma)。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了NNE向褶皱-逆冲构造和花岗岩的发育,并奠定了江南造山带东段的基本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42.
北京周口店官地杂岩变质-深熔作用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LA-ICP-MS技术测得北京周口店官地杂岩深熔成因浅色体和其源岩--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 548+23/-24) Ma和(2 538+34/-35) Ma.这表明,官地杂岩在新太古代末期发生了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定年结果为华北陆块的东部地块新太古代末期的克拉通化事件提供了进一步的变质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43.
对赣西北中元古界双山群岩石进行系统的有限应变测量,结果表明,双桥山群岩石的主要应变型为平面应主为,其对数Flinn参数K值在0.74-1.44之间,若石应变强度T值在2.59-4.60之间,平均为3.15,表明岩石应变强度较大,岩石有限应变强度具有南强北北,东强西弱的规律,有限应变的椭球X轴优势方位为近东西向,反映双桥山群岩石在变形作用过程中,近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4.
慈利—保靖断裂带的性质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利-保靖断裂带为江南隆起带北缘的边界断裂,对其构造属性、成生时代及演化历史等长期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宏观、微观构造,ESR测年,包裹体测温和差异应力等的系统研究发现:断裂带发育在加里东和印支运动前峰带之北西,地质证据表明断裂作用始于燕山期,并持续至喜山期,ESR测年结果佐证了这一结论;断裂带以脆性变形为主,断面沿倾向或走向均呈舒缓波状,总体向SE陡倾,具由SE向NW逆冲的基本特点,经历了燕山早期(D1)逆冲兼左行走滑、燕山晚期(D2)伸展成(红)盆兼右行走滑、喜山期构造正(D3)、负(D4)反转的演化历史;包裹体测温显示均一温度的众数值主要集中在170~250℃和100~150℃两个区间,前者对应于D1逆冲挤压环境,后者对应于D2伸展期.总体属于低温、脆性变形域范畴;方解石一组双晶差异应力主要集中在30~40 MPa间,属较低差异应力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5.
赣东北田坂盆地的构造反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东北田坂白垩纪陆相红盆,属古鄱阳盆地东部的残余小型盆地。除具陆相盆地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十分突出的叠加褶皱变形特征,因而极为少见。这种发育在田坂陆相红盆中的以E—W向和NE向两组不同轴迹方向相复合的褶皱叠加干扰图像的成因可能是在盆地所处的特殊边界条件下,受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控制,导致田坂盆地在中生代末发生构造反转及递进构造变形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47.
章泽军  张志  张雄华 《中国地质》2002,29(2):218-221
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是一种既不同于中深变质岩又有别于沉积岩的特殊岩类。因其特殊性和缺乏针对性的填图方法,导致已有区调成果中存在着诸如文图表述与客观地质时空分布规律有较大差距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通过存在主要问题的剖析和多个相关项目的实践与验证,初步总结出“从小区解剖入手,以建立岩性标志层和小区构造样式为核心,外延扩展到面,在反复认识与验证的基础上,建立填图单位,完善、定型图面构造样式与结构”的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48.
长期以来认为 ,组成古鄱阳湖盆地的基底地层为现今广泛分布的白垩系 ,前白垩系地层 ,特别是侏罗系地层出露稀少 ,仅在盆地西侧和古鄱阳湖东北缘有所报道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 ,1 984)。近一些年 ,江西地调院在景德镇市—波阳县凰岗、神仙等地发现早、中侏罗世地层 ,表明古鄱阳湖盆地最老的基底地层不是白垩系 ,而是侏罗系。侏罗纪地层由于褶皱、上升 ,一直处于风化剥蚀状态 ,成为白垩系沉积的物质来源而几乎消失 ,仅零星的残存下来。该地早、中侏罗世地层的发现 ,对该地基础地质和中生代盆地研究具重要作用。古鄱阳湖东北缘早、中侏罗世地层在…  相似文献   
49.
由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完成的“田坂街幅、游城幅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 2 0 0 0 1 30 0 0 1 0 4 ) ,于 2 0 0 2年 6月通过野外验收 ,2 0 0 2年 1 2月通过最终成果验收并被评为优秀 ,取得了下列重要成果。前震旦纪浅变质岩区填图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浅变质岩区的特殊性 ,总结出“以岩性标志层等宏观信息与宏观控制为核心 ,从小区解剖入手 ,外延扩展到面 ,在反复认识与验证的基础上 ,健全了填图单位 ,完善了构造样式与图面结构”的填图理论与方法。评审认为“该研究成果是对 1∶ 5…  相似文献   
50.
陆相盆地从形成、扩展、萎缩直至消亡 ,无不是盆外与盆内各种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陆相盆地除构造和古气候作用外 ,母岩区的物源供给也相当重要。尤其是成盆的早期和晚期 ,由于构造作用加剧 ,造成地形起伏差异显著 ,母岩区风化剥蚀作用强烈 ,往往给盆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组分。因而根据盆地陆源碎屑岩来自母岩的陆源碎屑组合可以推断物源区母岩类型。尤其是粗碎屑岩系中的砾石 ,能够直接反映母岩的性质。砾岩中的砾石成分 ,常常可以反映基底来源区母岩的成分 ,也反映破坏、磨蚀的程度和气候条件以及构造背景。因此 ,砾石的各种特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