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6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霍山地震窗"小震序列运动学参数时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宇卫  张军  庆梅  王行舟  章兵 《地震》2007,27(1):26-32
利用安徽及邻近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霍山地震窗口”小震序列的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应力值和视应力值不仅能反映震“源”区的应力背景强弱,在距未来强震震中比较远的特殊构造部位,即素有“地震活动穴位”的地震窗口的小地震,同样能较客观反映出孕震区附近应力环境的信息,在华东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中国大陆及邻区4个Ⅰ级活动地块中1972—2003年全部地震资料的系统分析,认为强震中期阶段典型的地震活动演化图像是中等地震聚集活动,震前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密度和有效速率增高。文中用中等地震增长率来刻划强震孕育过程中中等地震活动的加速增长,结果表明:中等地震聚集活动密度的增长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强震前中期异常变化特征,对各活动地块的分析表明华北地块中等地震增长率达到180%以上时,未来1~3a中等地震异常聚集区及其附近会发生强震;而西域、青藏和滇缅地块中等地震增长率达到250%以上时,应注意中等地震异常聚集区及其附近强震的发生。因此,中等地震增长率可以作为中期预报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53.
选取邢台1981年Ms 5.8、菏泽1983年Ms 5.9和射阳1987年Ms 5.1三个震例,研究了孕震中后期中小地震的破裂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区域内中小地震多倾向于单侧破裂;邢台、菏泽地区的中小震具有优势的破裂面走向,与主震破裂面一致或共轭;震前中小地震的环境应力值τ0略大于正常时期;射阳不存在优势破裂面走向;菏泽Ms 5.9 和射阳Ms 5.1孕震空区边缘上的地震都倾向于单侧破裂,并且主破裂方向都不指向空区内部。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介绍两种适用于远震记录的方法,来表征地震事件的时间进程。叠加由大的区域台阵记到的短周期信号可获得震源高频辐射的稳定估计;而对经验格林函进行反褶积则可获得适用于分析破裂复杂和破裂时空间尺度的可靠的宽带震源时间函数。  相似文献   
55.
利用台湾约75台地震仪组成的一个密集的短周期地震台阵的走时和波形资料,我们研究了菲律宾海板块西南缘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从39个浅源地震图中,我们作出了深达4000km的合成地震剖面。利用初动走时我们建立了一个Vp平滑变化模型作为静态改正。通过带通滤波和反褐积去掉振源时间函数和衰减影响,并考虑上地幔不连续性的约束,我们模拟了波形和走时。最后将全部观测波场向下延拓处理得到区域模型TS.406。这个模型在105~190km处出现低速带,然后VP逐渐增加到406km深处。过了406km间断面,VP增加了5.5%。在过渡带中P波速度呈线性变化,一直持续到662km深处的过渡带基底,变化梯度为0.0027/s,VP累计增加了5.4%,同菲律宾海地区其它模型和全球平均模型相比,TS.406模型在300km深处上方的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56.
本文给出在强噪声条件下台阵和三分量台站后方位角和速度评价性能的理论比较。对于低信噪比(SNRs)性能的理论估计算,可以通过转换加以验证。在一个单源测点,对23个事件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台阵性能的高信噪比极限。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显示随着信噪比的降低,三分量台站的性能逐步下降。在信噪比非常低的情况下,信号被噪声所覆盖,台站性能达到一种由入射波速的物理局限性所确定的渐近的平稳状态。通过对比,台阵显示出的性能特点是从可能由信号的离散性决定的高信噪比性能水平急剧向低信噪比状态转变。台阵性能转变的信噪比底限足够低,以至于存在这样一组信噪比,使得台阵拥有比较小的方位和速度误差,但是对于三分量站则做不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7.
大尺度断层活动性数值模拟及地震学类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大尺度断层(100~1000 km)的二维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平台,采用接触模式,模拟了百年时间尺度走滑断层的位错运动.结果表明,不同的断层力学参数,特别在断层强度非均匀分布的状态下,断层位错运动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时、空分布的特征.然而,不同模型的断层位错运动还显示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断层位错运动表现为闭锁期、准静态预滑期和瞬间滑动,以及与之相应的应力(应变)的积累、调整和释放等等.这些结果也与实验室内小尺度的岩石物理实验相类似.与此同时,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震活动表现出的重复性和准周期特征较为相似.模拟发现,对于参数分布较为复杂的断层模型,其数值模拟提示的地震过程相对复杂得多.对于一个近尺度近1000 km,在接触面上设置了两个剪切强度相对较大区域的断层模型而言,模拟对应地震活动显示,其模拟地震断层位错分段发生,其高强度的区域基本控制了断层的地震位错运动.整个断层的模拟地震位错呈现出了地震触发、震中迁移、大震重复等与实际地震活动性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
郯城-庐江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一条断裂带,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绵延2400km,总体呈北北东走向。郯庐断裂切穿整个地壳,向下延伸进入上地幔,它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切割深、延伸规模大、演化时间长的巨型断裂带。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华东地区1990年以来5次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异常变化的综合分析,探讨了b值,Ds,Dt,C(n)值,YH值,Σ(t)值震前异常形态,并归纳出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测震学中短期异常的综合判据:YH值高值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3年前后)—b值低值异常(平均出现在震前2年前后)—C(n)、YH值低值异常(大体出现在震前1~2年前后)—Ds,Dt值低值异常、Σ(t)值低值异常、b值高值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1年内或稍长)—发震的模式。  相似文献   
60.
Seismic gap method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earthquake prediction methods using seismicity patterns. However, this method has some limitations and uncertainty when using it singly in predicting earthquak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ediction method using the dynamic seismicity pattern with dynamic implications. This method consider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eismic gap on the basis of plate movement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nalysis of 26 cases of earthquakes of MS≥5.0 occurring in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this paper obt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shock with seismic gap and active fault's loca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ismic gap and location and strike of active faults. Meanwhile, this paper provides a dynamic explan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s of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us providing the physical basis for and reducing the uncertainty of predicting earthquakes using the seismic gap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