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地球科学   5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91.
本文记述贵州青岩中三叠统腹足类二新属,二新亚属。沃氏螺属低沃氏螺亚属Worthenia(Humiliworthenia)属翁戎螺超科Pleurotomariacea脊旋螺科Lophospiridae。亚属型Worthenia nuda Koken,1900。螺塔中等高,侧角大干80°,阶梯状。螺环的上斜面与外侧面近于等宽,具上、下两旋棱,下旋棱较弱。裂带位于上旋棱处,凸,有时几近平。生长线弱,表  相似文献   
492.
东昆仑造山带清水泉南部的龙什更公玛混杂岩(新元古界万保沟岩群-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按岩性可分为3类岩片:复理石岩片、碳酸盐岩岩片、玄武岩岩片,其中复理石岩片根据其形成年代不同分为新元古界复理石岩片和下古生界复理石岩片.对复理石岩片、玄武岩岩片的沉积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龙什更公玛混杂岩中的新元古界复理石岩片为洋盆斜坡浊积扇环境的产物,新元古界玄武岩岩片为火山岛弧环境的产物,下古生界复理石岩片为有限小洋盆浊积扇远端相或远洋环境的产物.研究区龙什更公玛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混杂岩建造代表东昆仑造山带晋宁-加里东阶段陆壳裂解-闭合的洋陆转化过程,新元古代-加里东早期为洋盆裂解期,加里东中晚期洋盆由扩张状态转交为汇聚收缩状态,加里东晚期的中志留世末为小洋盆碰撞闭合期.  相似文献   
493.
静载荷试验是一项方法可行,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为了进一步分析桩的荷载传递和承载力性状,预先在试验桩主筋上布置钢筋应力计以测量桩身轴向应力,在桩底埋设压力盒以测量桩端阻力。通过对实测数据的计算,便可得到试桩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分布图,从而了解该桩的荷载传递和承载力性状。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一工程三组测试桩静载荷实验及应力测试结果的分析,说明了桩-土的荷载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494.
作为基桩完整性检测的常规方法,低应反射波法因为野外数据采集快,成本低,效率高,便于大面积普查等优点,而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检测中往往由于不严格按骤步进行检测或采用方法不当等原因,而使实测波形不能真正反映基桩的实际情况,因而造成错判、误判等,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单位的正常工作。介绍了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几个步骤,并着重提出了现场检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95.
针对当前常用地图聚合方法仅能解决地图可视化中出现的重叠覆盖,未考虑复合图层拓扑位置关系的问题,文章分析研究已有的经典聚合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顾及景区范围的美丽乡村点聚合表达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地图可视化中重叠覆盖问题,而且能很好的聚合表达景区和周边美丽乡村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96.
为解决旋挖钻机在硬岩地层中施工困难的问题,借鉴地质钻探领域成熟的工艺方法,研制了适用于旋挖钻机用的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工艺方法及设备。该工艺方法在不改变旋挖钻机任何结构的情况下,配套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具即可实现硬岩的快速钻进,解决了大口径钻探排渣困难的难题,且能够达到环保的要求。气动潜孔锤反循环钻具的设计全面考虑了大口径桩基施工及潜孔锤应用特点,气水龙头的双通道、大通孔设计满足进气排渣要求,反循环双壁钻杆为同心式,密封可靠,钻具的连接采用六方快速连接。通过在厦门地铁施工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7.
为探究富营养河口水体藻华粒级结构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枯水期珠江口上游河水、下游海水及其等比例混合水进行培养实验,跟踪监测水体中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并利用稀释实验估算藻类生长速率(μ)和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m),以阐明上行控制(营养盐刺激)和下行控制(摄食影响)对藻类粒级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养加富能增加藻类的生物量,藻类群落的优势粒级由超微型和微型转换为小型;加富河水中μ维持2~3 d高值后下降,速率为(1.13±0.37)d?1,加富海水中μ逐步增加,速率为(1.06±0.16)d?1,加富混合水中μ轻微波动,速率为(0.58±0.14)d?1,总体上小型藻类μ最大。3组加富水体中m总体均先增大后下降,粒级差异不明显。藻类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率(m/μ)随粒级增大而减小,说明富营养刺激大粒级的生长,大粒级面临的被摄食压力较小。m/μ随藻类每日的比生长速率(μChl a)降低而增加,说明藻华前期由上行控制主导,后期下行控制作用相对加强。本研究表明,富营养化不仅能够改变藻华的生物量,而且能影响其粒级结构,初步阐明了富营养河口水体中藻华粒级结构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98.
对33件采自东太平洋海隆(EPR)13°N附近的玄武岩和火山玻璃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以探讨该区域玄武岩的演化过程和物质来源。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值m(Tb)/m(Lu)(1.74~2.03),m(Sm)/m(Nd)(0.29~0.35)和m(Nd)/m(Y)(0.32~0.48)存在不能忽略的变化,表明它们可能受到了非均一质地幔来源的影响。m(La)/m(Nb),m(La)/m(Sm)和m(La)的线性相关性辨别结果,以及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图表现的元素分布特征等均表明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的洋中脊玄武岩可能来自不同的端元组分,也证明研究区域内的玄武岩除N-MORB(常规型MORB)外,还有E-MORB(富集型MORB)。此外,玄武岩m(Ce)/m(Pb)和m(Ce),m(Nb)/m(U)和m(Nb),以及m(Nb)/m(La)和m(La)线性相关性,均显示了这些微量元素比值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正相关趋势,这可能与双组分地幔熔融有关。m(Nb)/m(Th)和m(Th)线性相关性显示出负相关,显示该区域玄武岩的地幔来源组成可能受到了富集组分的影响。分析显示,样品的Nb*值均大于1,而大部分样品的Ta*值大于1,这表示大部分玄武岩的来源很可能是从俯冲区域循环的物质。  相似文献   
499.
多工艺空气钻探技术在我国自“七五”期间开始,经过数年来的研究创新,发展到今天配套设备及器具日趋先进,内容也更加丰富。尤其对加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以及低碳经济的要求,均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在阐述了该技术的优点及其在地热井施工中推广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多工艺空气钻探技术与地热井钻探设备的配套以及钻进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00.
内蒙古早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的再造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邵济安  唐克东  何国琦 《岩石学报》2014,30(7):1858-1866
针对近年来关于内蒙古中部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存在和向南北两侧大陆俯冲的观点,本文通过构造古地理图的编制,结合早二叠世沉积岩相、古地理、生物组合、陆源碎屑以及烃源岩的讨论,认为中亚陆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晚古生代存在的是陆壳基底之上发育的陆表海和裂陷槽,而不是大开大合的大洋。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该区的演化过程。早二叠世早期伴有强烈火山喷发的沉积作用受到三条近东西向分布的同沉积裂陷槽的控制,由北向南,其滨-浅海相的沉积-火山岩厚度分别8000m;5000m和2900m,显示基底为不稳定的裂陷槽。沉积作用受到深断层控制的观点得到本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的佐证。早二叠世早期沉积岩以粗碎屑岩为主,其中成熟度低的硬砂岩、长石砂岩分布广泛。此外,从陆源碎屑的组分和来源可见,蚀源区具有新生陆壳的组成,近源沉积物具有快速堆积的特征。早二叠世晚期沉积岩为夹有灰岩透镜体的炭质粉砂岩、板岩。由于海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的提高,形成分布于前三角洲,浅海,半深海的烃源岩(R0值=1.01%~3.67%)。上述沉积组合反映了陆壳成熟度不断提高,构造活动性减小,陆表海逐渐萎缩的特征。本区早二叠世的古生物以腕足类、珊瑚、、苔藓类为主,这一生物组合形成于滨-浅海环境,其中珊瑚大多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温暖清澈的水域——几米至50米的滨-浅海区。植物化石及碎片的存在反映海陆交互相的环境。早二叠世晚期本区生物已经混生,主要以北极区生物为主,以Spiriferella为代表的腕足动物群到处可见,但也混有暖水型的分子,如Richtofenia,Enteletes等。生物混生现象暗示早二叠世之前板块已经拼合,不存在深海洋盆。根据毛登地区哲斯组放射虫和菊石、螺、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共生的事实,作者认为放射虫可以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水体中,不能作为深海大洋存在的确切证据。本区的岩浆作用具有以下特点:早二叠世大石寨组双峰式火山岩(281~270Ma)的玄武岩岩浆来自亏损地幔,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ISr=0.7024~0.7069,εNd(t)=-3.6~+7.9)。同期的碱性花岗岩和大型基性岩墙群(299~263Ma)呈带状展布在大型地堑带中,它们也具有幔源岩石的Sr-Nd同位素特征:εNd(t)=3.0~5.4,ISr=0.7053~0.7088,εHf(t)=-2.7~2.4。从区域构造演化的背景上看,本区岩浆活动与蒙古境内同期的裂谷型岩浆活动(双峰式火山岩和过碱性的深成岩)一致,均属于伸展背景下受裂陷槽控制的岩浆作用,而非挤压体制下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的岩浆作用。本区晚古生代宝力格裂谷带与蒙古的戈壁-天山裂谷带联接为一条延伸数千千米规模的大陆裂谷带,清楚地显示了中亚造山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在伸展构造的背景下进入新陆壳演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